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解甲庄----透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尚书故里

(2010-01-10 16:47:04)
标签:

地域文化

文化遗产

工部尚书

名人故里

李永绍

杂谈

分类: 燕台悟美

 西解甲庄----透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尚书故里

     一部容纳三百卷人物列传的宏篇巨著《清史稿》,收录了清朝有品级的人物成千上万,但唯独没有一生经四帝、仕康熙雍正两朝的名臣—工部尚书李永绍。据说是因为其后人秉承其“不许拿钱买虚名”的遗训,不肯向清史馆捐五万“袁大头”所致。这个李永绍的故里就是烟台市莱山区西解甲庄村。

西解甲庄----透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尚书故里

    西解甲庄村,位于解甲庄村办事处驻地的西侧背靠苗山,南有常年流水不断的辛安河,西与名为解家河的小溪相连,村中亦有一条季节性的小溪流过,遥望西、西南至南则是群山环绕,连绵不断。按古语讲:山抱水环,必是风水宝地。所以这个村自明嘉靖年间李姓自云南迁此建村以后,一直崇尚文化,耕读传家,学有所成出仕为官者不乏其人,而以李永绍为最,官至一品的工部尚书。

西解甲庄----透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尚书故里

    李永绍生于顺治年间,康熙年间考中进士,雍正朝任工部尚书,逝于乾隆年间。李永绍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据记载他在任浙江乌程县智事时,革除弊政,免除百姓负担;任御史时,拒绝收受馈赠和贿赂;任工部侍郎时,奉命筑城、设义学、筑皇陵,屡有建树。他曾向康熙皇帝进呈描写文登和宁海州因大旱引起的大饥的《甲申叹—康熙甲申岁荐饥》诗,发出了“安得高廪千万斛,大庇一郡穷民果其腹”的呼声,换来了康熙皇帝下令免除家乡三年田租皇恩。晚年辞官回乡,自号“痴愚老人”,留连山水之间,饮酒赋诗以为乐,享受天伦,并留下了一部《约山亭》诗稿。

西解甲庄----透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尚书故里

    李永绍去世后,其后人秉承先辈家风,为官的,经商的,多事业有成,代代有名人。许多人后来都回到家乡扩建旧宅,建造房屋,形成了以尚书府和李氏祠堂为中心的、颇具京风官宅特色又有地方民风的建筑群,虽然历经数十年的风雨,目前仍有十多栋房屋保留完好,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不久前我曾两次到过这个村,专门考察了这批旧建筑,听了李氏后人介绍发生在这些旧屋内的故事和轶闻,对这个村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感受和认识。在参观村办的民俗陈列时,陪同的村领导还专门介绍了旧村改造规划以及对旧屋的保护问题,他们设想在旧村改造规划中,将这批旧建筑全部进行保护性维修,并开发利用起来,创造条件建立烟台民俗博物馆,并以此为中心建设社区文化公园,特别应当重视发掘李氏氏族文化和民间文化,形成有特色的文化社区,建设富有文化特色的新农村。

西解甲庄----透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尚书故里

    我十分赞赏他们有如此认识。我也相信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因为烟台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强市战略,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发掘保护利用文化遗产资源,以浓厚文化氛围,传承文化根脉,树立新形象。在旧村改造中重视对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从根本上讲体现了市政府这个发展战略,面临着很好地机遇。

    我期待着尚书故里展示出新的风采!

西解甲庄----透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尚书故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