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岛一角)
秦始皇三次来半岛地区巡游,三次登上了今烟台市区的芝罘岛。根据《史记》记载三次登芝罘,两次提到刻石。第一次仅有一句“立石颂秦德焉而去”,是立一石头还是刻有文字,没有说明。我们今天从字面看,“立石颂秦德”,显然是所立巨石是刻有文字的。什么文字,是歌颂秦始皇德政的,如果没有文字,谈不上“颂秦德”。但是颂秦德的文字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史记》没有记载,好象其他古籍中也没有记述,期待着今后的考古发现了。

(芝罘岛秦始皇东巡广场)
第二次登芝罘,又一次刻石。这一次《史记》全文载录了刻石的内容。全文是:“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芝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惮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颂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
又有“其东观曰: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芝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芝罘。”由此见,因春游而来,刻石极尽歌功颂德。

(远眺芝罘岛)
秦始皇在芝罘的刻石石碑,早已不见了。怎么不见了呢。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刻石石碑立在芝罘岛上,远近的一些官绅频频来这里看碑朝拜,探访古迹。当地官民不堪其扰,把石碑推倒扔到了海中。又有一说是,秦始皇暴政肆虐,人民不堪负重,特别是兴兵强伐匈奴,相当一部分粮草马匹由黄、(cui月垂)、琅琊负海诸郡供应,人民群众劳役繁重,田地荒芜,民不聊生,百姓痛恨秦始皇的暴政,将石碑扔入大海中。是不是这样,我们现在无法确认。当地史志中记载大概从汉代以后,就有寻碑的记述,但都没有结果。记得前几年看见过一则资料说,清末当过国子监祭酒的福山人王懿荣曾专门到芝罘岛,花重金请人潜水入海,寻找秦石碑,茫茫大海,历经二千年风浪冲撞,怕是早已为流沙所埋,谈何容易。前几年又有传说有潜水人在芝罘岛东端的海底见到一殘碑,依稀可见有字迹,可能没有找到亲见的潜水者,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芝罘岛西口渔港)
秦立石碑,你在何处,能否重见天日,每每有人这样提问。显然是历史的一种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让一代一代人不停的寻找着,那块记载着秦始皇丰功伟业的芝罘刻石石碑。 
(芝罘岛前海水养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