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砍下了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的头颅?

(2009-12-12 15:31:50)
标签:

路易十六

玛丽

王后

法国

哈布斯堡

分类: 杂谈

谁砍下了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的头颅?

   路易十六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国王,玛丽王后则是他的妻子。王后全名是玛丽·安托瓦尼特,这位来自奥地利的公主家世显赫,父亲是欧洲哈布斯堡家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西斯一世,母亲是奥地利女王玛丽·泰莎莉。玛丽王后在当时的法国社会是“奢侈”和“放纵”的代名词。国王路易十六生性懦弱无能,只喜欢打猎而不理政务,王后玛丽过着奢靡的皇家生活,挥霍无度还染上赌博的嗜好。据说她一个夜晚就把自己一年的津贴全部输光,没钱了自然由她的国王丈夫动用国库的钱,给她补上这个窟窿。玛丽王后对珠宝首饰和鞋帽服饰有着近乎变态的渴望,为了得到这些奢侈品,她花费了不少金钱,而这些费用大都也是由路易十六买单。王后如此开销,加上这期间法国经济不好,同时因为要支援美国独立战争而支出不菲。国库当然无法负担,于是国家债台高筑赤字巨大,愤怒的法国民众给玛丽王后起了“赤字夫人”的外号,并且用鄙视的口吻称其为“那个奥地利女人”。

    法国国内的社会矛盾愈演愈烈,由于面包短缺(法国人的主食),民众们处于饥饿贫困之中,他们再也承受不住苦难的生活,忍耐到了极限。革命终于来临了,它的爆发是那么的强烈!1789年7月14日,愤怒的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进而革命者关押了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1792年,国王与王后企图逃离法国,计划失败被押回巴黎。革命者担心国王夫妻会复辟封建王朝,就以叛国罪处以他们死刑,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双双被送上断头台,砍下了头颅。

    这场著名的革命风暴,席卷了整个法国。贵族阶层除了少部分逃亡其它欧洲封建国家,大部分被革命者处死。法国境内的贵族们,几乎被斩尽杀绝。革命刚开始不久,设立在巴黎市中心的断头台,每天都有大批的法国贵族,排着队被推上去砍头,每当有一颗贵族的头颅落地,围观的巴黎市民们便发出一次强烈的欢呼声。此情此景被传送到国外,极大震动了欧洲各王朝的国王和贵族们,它对法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也是“官逼民反”最经典的实例。

    如果玛丽王后有在天之灵的话,或许会为自己鸣冤叫屈:“为什么把罪名都推到我的头上,不就是吃得好些,穿的好些,戴的好些吗?不就是赌了几把吗?我可是王后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国家都是我和丈夫路易的,花国家的钱也就是花自家的钱,有什么不可以的?”看似有点道理,然而,作为一家之主,一国之君,除了权利还有义务,国王和王后有享乐的权利,但更应该有治理国家,让贫民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义务,权利与义务从来就是相等相对而不可分离。不能管理好国家,不能善待人民的领导者及其政府,人民有权反对甚至推翻他们的统治。

    砍下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头颅的人,表面上是那些造反的革命者,可归根结底却是他们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就想造反的人民,除非迫不得已,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才会揭竿而起。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什么原因便有什么结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若是国王勤政爱民仁义天下,王后节俭贤淑母仪天下,国家又怎么会有革命发生呢?所以,断送性命,砍下两个人头颅的正是他们本人,责任自负。当政者不施仁政,欺辱压榨百姓,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的最终结局就是他们的榜样和下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古人的明训,至理名言。

    

                       普通话不是我的母语

                      在家“蜗居”着……

                        对近期部分上映影片的一句话点评

                     游玩崇明岛只花了55元

                        爱情的奇奇妙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