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应该是相辅相成

(2009-06-17 17:11:05)
标签:

电影

王小帅

中国

陆川

宁浩

艺术性

贾樟柯

观赏性

娱乐

歌剧

芭蕾

观众

分类: 影视评论

电影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应该是相辅相成

      青年导演王小帅先生,近日在上海电影节的某个座谈会上,对陆川和宁浩两位导演提出了批评,反对中国电影过分的商业化,主张要维护电影的艺术性,并宣称自己要坚守艺术电影这块阵地。不管怎样,对他的直抒己见表示敬佩,对问题有不同理解和看法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把它提出来并引起争鸣和议论,我认为这对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同时,我也希望被批评的两位导演也可以进行反驳和辩白,中国的文化艺术界需要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不同的观点与不同的思想碰撞,才能产生一股动力,进而推进中国电影的进步。

      当然,对于王导演的发言,我是持否定态度。电影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应该是相辅相成,不能人为的,刻意的去分割它们。我倒是非常赞同陆川导演的观点,作为新世纪的电影人,对于电影制作和导演的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腐朽落后。其实,王小帅导演有关电影艺术性的言论不是什么新鲜话语,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有许多这方面的观点和说法。记得当年田壮壮导演拍了一部探索电影《盗马贼》,观众寥寥无几,可他说自己的这部电影是拍给下个世纪(21世纪)观众看的,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可结果又如何呢?新世纪已经过了9个年头了,《盗马贼》也没见重新再电影院里放映过,就算放了,又有多少观众会理解此片的艺术韵味呢?当时中国电影滑坡的厉害,很多观众都只看录像和投影机放映的欧美港台影视片,国产电影几乎无人问津,难道艺术片就应该曲高和寡吗?

     中国的电影市场不能全部拱手让给海外尤其是好莱坞影片,怎么办?单靠国家的保护性政策行吗?只拍艺术影片行吗?近二十年的历史已经证明这么做绝对行不通。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如果只依靠政府对外国电影的禁止和限制,是阻挡不了洋片“入侵”。即便不能够在电影院观看,不少中国影迷会利用盗版和网络来满足观赏欲望,外国片商固然赚不到钱,可我们的电影同样也不会有人观看,也不能获取利润。一个没有电影观众的市场,对中国电影的促进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电影不同于歌剧和芭蕾,查查电影的百年发展史,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具备了娱乐大众的功能。歌剧和芭蕾与其说是一种高雅艺术消遣,还不如说是一种身份和素质的炫耀,除了表演之外也包含了某些非艺术性的东西,例如金钱,地位和个人修养,在欧美国家,欣赏它们时观众都是仪表端庄,行为规矩。而电影不需要这些繁琐,观众想笑就笑,观赏气氛很轻松,很自由。

     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电影界有些人总是认为,拍电影不能一味迎合观众,只讲艺术性,不讲甚至鄙视电影的商业性和观赏性。好像拍出的片子,观众看不懂,不爱看就算是有艺术性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对电影艺术性的误读。没有观众的电影,不是什么好片子,电影不是导演拍给自己孤芳自赏,或是拍给一小部分评委会成员看的。一部电影的好坏,优秀与否,不是几个专家学者或是影评人所能决定,他们的意见和评论只能代表他们自己,最终评判的权利属于全体的电影观众。在我的眼里,电影没有艺术和商业的区别,电影的划分只有主流和非主流。

    我不能否认,目前中国的电影观众已成分化态势,也分为主流和非主流。我相信,每一种类型和风格的电影,总能找到喜欢它的观众,总有它的知音。当然,今后在影院的放映环节上要进行改革,电影放映渠道要多样化,在保证主流电影正常放映的前提条件下,影院方面也要适时留出一部分放映空间,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需求,支持非主流影片的发展,丰富电影的品种和类型,营造和维护电影多元化的市场。

    我们要鼓励和肯定中国导演对电影拍摄的各种创新和改革,包括他们对中国商业电影的探索。想当初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等导演,也是拍了多部纯艺术性电影之后,为了保护和扩展电影市场,吸引中国观众对国产片的关注和兴趣,把流失的观众再请回电影院里,他们转身投入到了大片也就是商业娱乐影片的拍摄潮流之中,可以看出这些导演尽量保持电影艺术和观赏的之间的平衡,有些作品成功了,有些却失败了,遭到中国观众的责难和批评。但是,无论如何这样的探索和追求是可贵的,我们不能一概予以否定。同理,陆川导演拍摄的《南京!南京!》,宁浩导演拍摄的《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虽然有一定得商业味道,观赏性很强,就影片的整体而言,艺术性并不低。这三部电影的确引发了观众的争议,既有夸的,也有骂的,可凭良心说,两位导演在影片中揉进了很多艺术元素。陆川导演对纪实风格的注重,对战争的反思,对人性的凸现,都是以前同类型影片所没有的。而宁浩导演的两部片子或多或少都是对中国现实社会的讽喻,很有批判现实主义风格,黑色幽默喜剧电影类型在中国是很缺乏,宁浩导演走这条路线,无疑是填补了这类电影的空白,他的创举意义应该值得我们肯定。

    王小帅导演对中国艺术电影前途的担忧,也是有一定得道理,问题是怎么去解决它,限制商业影片的拍摄吗?答案显然是错误。建议王导今后拍艺术电影时也要适当考虑一下观赏性,不是说要他向商业低头,而是追求艺术和观赏的统一性,不要给自己画地为牢,束缚自己的手脚。国家和电影放映系统自然有义务提携中国艺术电影的发展,给这部分影片一个生存的环境。而拍摄这种电影的导演们是否也应该照顾观众的口味和兴趣呢?毕竟不是自己出钱拍片,要是那样的话,本人想怎么拍都没关系。我想,摄制经费应该是别人的资金,若是如此,只顾自己的感受,不顾电影的观赏性,那就不太好了,至少不能怪投资人或是制片方过于挑剔,过于刻薄。作为一个深爱电影的普通人,我殷切的盼望王小帅导演,陆川导演和宁浩导演,以及我最敬重的贾樟柯导演,能够以新生代导演的勇气和税利,多拍些艺术和观赏性俱佳的电影,为中国电影的整体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范冰冰想起丽塔·海华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e1rv.html

《新闻联播》要改新闻内容而非播音方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e0t0.html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dyqh.html

想起了我那时的儿童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dwcg.html

卢武铉之死是韩国民主政治的胜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dtr8.html

无耻才会无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drs0.html

青少年飙车是世界性问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dr1a.html

目睹今日中国之怪现状(一)—有钱就能摆平一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dmkk.html

90后的非主流是社会多元化的标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dld1.html

劳动真的光荣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dihp.html

中华元和中华联盟银行的构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d2cv.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