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资金超越主意的分水岭(总第151期)
标签:
财经杂谈股票股市 |
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追求幸福的努力过程,
就是一个将一手不够好的牌
渐渐换成一手好牌的过程。
巴菲特资金超越主意的分水岭
文 / 杨天南
这本《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是我翻译的第五本财经投资书籍,尽管有关巴菲特的书已是汗牛充栋,但对于有兴趣了解早期巴菲特投资人生的读者而言,这本还是开卷有益的。
这本书实际上是一个系列丛书的第一卷,作者本人是一个巴菲特迷,做到终身教授之后,又投身于投资行业,有感于巴菲特一生有很多精彩纷呈的案例值得深入分析,不能都挤在一本书中,所以,需要一个系列来进行这项工程,本书是该系列的第一本。由此看来,未来三年我的翻译这项“业余”工作已是板上钉钉、责无旁贷了。
本书止于巴菲特积累财富的一个里程碑节点 —— 赚得人生中第一个一亿美元,这一年是1978年,巴菲特48岁,伯克希尔股价跨越200美元。
对于这种现象,用巴菲特自己多年前的话讲就是:“我年轻的时候是主意比资金多,现在是资金比主意多。”
从“主意多过资金”到“资金多过主意”这个分水岭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新书《巴菲特的第一桶金》刚好也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1969年在结束合伙公司时,巴菲特给所有投资人两个选择:取回现金,或转为伯克希尔股票。以事后诸葛亮式的聪明来看,当然是选择伯克希尔股票,但回看当初公司旗下的资产:一堆日渐衰败的纺织业务、一家位于小镇的小型保险公司、一家小银行、一家小型报纸以及一两个小型企业。总之,当年巴菲特并非一手好牌,这再次印证了我们多次提到的观点:事后都易,当下最难。
人们都知道巴菲特解散合伙公司原因是股市过热。实际上,这仅仅是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是这个时候,巴菲特合伙公司掌控的资金已达到一亿美元之巨,越来越难以为这么多资金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
也就是说,在解散合伙公司、拿回属于自己的2,650万美元时,巴菲特向世人发出了一个响亮的声音:
“从现在起,我再也不需要任何其他人的钱了!”
1969年,是巴菲特资金超越主意的分水岭。
————————————
(投资组合数据部分略)更多详情请见《中国金融家》杂志。
备忘:2019/ 10/ 31 周四
中国银行外汇折算价: 美元705.33,港元90.00。
专栏自2007年4月开启至今(总第151期),
上证综指自3,525点到2,935点,-16.74%;
香港恒指自20,520点到26,859点,+ 30.89%;
道琼斯自12,923点到27,053点,+109.34%;
专栏投资组合自100万到1085.71万,+985.71%。
接力计划自 2014 年 5 月 20 日开启至今(总第 66期),
上证综指自 2,010 点到2,935点, + 46.02%;
香港恒指自 22,836 点到26,859点,+17.62%;
道琼斯指数自 16,421 点到27,053点,+64.75
%;
接力计划自 1000 万到2595.91万,+159.5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