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人人爱当公务员

(2009-07-21 12:23:56)
标签:

基金

贴现率

估值

公务员

杨俊

华尔街

杂谈

得到一个稳定收入10万年薪工作的同时,瞬间便拥有了数百万的身家,

这才是大家争当公务员的真正原因。

 

为何人人爱当公务员

——估值的秘密

2009年7月20日

文 / 杨天南

 

    在过去的30天中,被媒体们大幅报道为“一个时代结束了”的故去名人至少有三个:学术大家季羡林老先生(享98岁),音乐巨子迈克尔 —杰克逊(50岁),投资界名人老君安杨俊(44岁)。

 

    口称“国学大师”离去的人,恐怕没几个看过他的重要著作《大唐西域记校注》,老人家当年主修印度学及梵文。MJ故去前的几年更由媒体爆料的负面消息不断,不过他几乎创造了死后赚钱最多的记录。以羡慕的笔端描述杨俊当年在君安证券操纵数百亿纵横捭阖的人,恐怕不知道如若没有这般挥斥方遒,君安也不会落作为国泰后缀的命运,它现在的名字叫国泰君安。我不晓得有多少时代可以结束,但厚死薄生、夸张能事似乎向来是吸引眼球好方法。

 

    上述似乎偶然的事件,却意外地支持了长久以来的一个结论:投资不简单,甚至是个危险的行业。其他所有行业的有效性均逊于资本市场,投资其实是最难的。近来股市又涨了,虽然距离20个月的高点仍然跌了一半,但是众人又开始认为“还是股票赚得快”,恐怕英谚“easy come easy go (来得容易去得快)”的描述更准确。

 

    投资的难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估值是重要一环。常常有人说:买股票心里没底。这个“没底”说的就是不知道值多少钱。投资是否赚钱在买入时就已经决定了,而不是卖出的时候,讲的就是估值。估值也很不容易,很抱歉这不由我来决定。在这个过程中,理性的人们会用一个指标来衡量一个投资对象,这个指标称为“贴现率”,或折现率、回报率、ROE、ROA、利率、预期收益率等,但是即便持有同一种投资理论的人,也可能偏好不同的贴现率,这就导致了情况的复杂性。

 

    两年前曦元同志曾经问:为什么现在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声称自己是价值投资,但他们的行为却大相径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可以不同的贴现率作为投资的依据。对于一个每股净利1元的股票,持10%贴现率(即投100元能赚10元)的人认为值10元,而持5%贴现率的人会认为值20元。同理,对于一个每年产生10万元净租金回报的房子,第一个人会出价100万,第二个人出价200万。总之,收入对应估值,收入越高估值越高,贴现率越低估值越高。

 

    我一个十年前曾住北京的朋友日前来京,在观察了曾居住的地方后,说现在的租金和十年前差不太多,但房价几乎是原来的三倍。这正是因为整个社会所使用的贴现率降低的缘故,1995年银行一年定存的利率是10.98%,现在是2.25%,那时是现在的4.88倍,也就是说你必须存入近5倍的本金,才能取得同样的利息收入。

 

    这一定是个枯燥的令人昏昏欲睡的问题,那就以大家关心的找工作话题为例吧。投资界是个压力巨大的行业,纽约的朋友在见了太多华尔街的愁云惨淡后,打来电话说: 宁愿让儿子做管道工,也不去华尔街搞金融。理由也很朴素,经济不好时大家可以不买股票,但危机再大,下水道堵了还是要有人通的,可见这是一个收入稳定的工作。

 

    收入稳定的工作,是众人追逐的目标,所以经常有媒体报道一个公务员岗位会引来数千应聘者。在工作适应后,如这个岗位可以产生10万的年收入,以三年定存3.33%的利率作为贴现率,这是300万身价;以五年期国债的5%年利率为贴现率,这个岗位值200万。如果这个被录取的人按目前一年定存2.25%折算,那他在被录取的一刻就有了超过400万的身家。所谓身价是用于产生收入的资本,千万不要以为亿万富翁有一亿现金在家里放着。瞬间便拥有了数百万的身家,这才是大家争当公务员的根本原因。

 

备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