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龛皆是佛 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2009-07-10 01:51:01)
标签:

天水

麦积山石窟

文化瑰宝

蒙娜丽莎的微笑

小沙弥

佛传故事碑

分类: 秦唐故里

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

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 

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东崖隋初大佛,是麦积山最大的一组造像,中间释迦牟尼佛高17米,两侧文殊普贤菩萨高13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第9窟  中七佛阁的菩萨弟子造像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133窟(千佛洞)  宋塑  释迦牟尼与罗侯罗

这二尊3米多高的大佛143.5厘米的小沙弥佛像充满了人间的亲情,为别的佛像题材所少见

故事是说释迦牟尼得道归乡时,看到6岁的儿子罗侯罗,产生了爱子之情

用手亲切地抚摸儿子的头部引导儿子随父出家作沙弥。

由此佛教开有沙弥之称,成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号称“密行第一”

这两尊佛正是表现这一情节

释迦佛形体高大,身着通体袈裟,低首俯视,用兖满柔情爱意的目光看着儿子

罗侯罗双手合十,脚踏莲花,心情激动地期待着父亲的爱抚

释迦佛的虔诚慈祥和罗侯罗善良纯真的神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谐统一,形体塑造比例合度,转折舒展,严谨而不呆板,于写实中求变化

是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十分完美的作品,是佛教题材雕塑的重大突破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133窟(千佛洞)  宋塑  释迦牟尼的儿子罗侯罗

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133窟(千佛洞) 北魏 佛传故事碑

制于北魏景明年后,以佛祖释迦牟尼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浮雕碑刻。在高1.37米,宽度0.72米的石碑上,

分上、中、下三栏,备栏正中又各雕一浅龛龛外左右又各分一至两小格,每小格内刻一至两个故事情节。

展示了佛祖释迦牟尼从“乘像入胎”、“树下诞生”、“断发出家”、“九龙灌顶”、“菩提悟道”、“佛入涅禁”

的生平事迹是中国石窟艺术史上最早的碑刻“连环画”,据导游说依石碑质地,

推测为五代十国灭佛期间,为避免损毁而由四川移来的,据说价值堪比整个香港!

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133窟(千佛洞) 东方微笑

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小沙弥”

是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称为"多闻第一",因为只有他熟记着佛祖所说的大法

以后,阿难将所记的佛经一一背颂下来,成为了我们今天能见到的第一批佛教经典

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东崖隋初大佛,眼珠是镶嵌的黑琉璃,故目光传神

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西崖隋代大佛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天水一带发生大地震,崖面中部塌毁分窟群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即五代时所谓东阁和西阁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4窟  北周上七佛阁的宋塑高4.2米的金刚力士

上七佛阁位于东崖三大佛上方最高处,距地高约70米

为麦积山规模最大,位置最高的石窟,也是最辉煌壮观的殿堂式大窟

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上七佛阁,也称散花楼,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的仪同三司、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建造的

曾请著名文人庾信亲自撰写了《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的碑铭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散花楼上的牌匾,是“是无等等”四个字,意思是世间的事情,是与非,有与无,都不过尔尔

出自《般若多罗蜜多心经》,为清初甘陕著名书法家王了望所写

据说王了望写此句,是因其为人生性固执、是非分明,后来年龄渐老,忽觉世上之事原本不必过于执拗

这大约也是老庄“顺其自然”、“无欲则刚”之意吧

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散花楼顶部残存的壁画,恍若敦煌

 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5坐佛与二弟子

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5窟  龛外左侧即“牛儿堂”(金蹄银角犊儿)的踏牛天王,实为摩醯首罗天,或名大自在天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有龛皆是佛 <wbr>无壁不飞天——麦积石窟

麦积山,又名麦积崖,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时期

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

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

虽此行时间匆忙,在导游的引导下走马观花,看得有限,且大部分石龛石窟都以钢网相隔,难以观赏

但有幸亲莅133窟(千佛洞),直面“佛传故事碑”,“微笑的小沙弥”以及释迦牟尼与罗侯罗等镇山之宝

能与时光对话,让人心醉神驰,飘若飞天,乐不思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