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买苹果就是丢脸让大学生中了攀比毒

(2012-08-14 08:37:51)
标签:

少儿

苹果

精神鼓励

物质奖励

家庭教育

教育

分类: 教育热点
不买苹果就是丢脸让大学生中了攀比毒
文/新锐振鸣
 
”不买苹果三件套,就会丢脸“,这句话出自一位即将到清华大学报道的女大学生的口中。也同时喊出了如今众多准大学生的心声。确实,自从”苹果“现世以后,很多人都成了苹果控,无论在生活中,电视剧中,还是在无数人的数码梦中,苹果无疑以最庞大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消费苹果,已成为很多人的追求。
 
可是,真正凭借自己收入,以及能力,消费苹果的人有多少?很多年轻人,富二代都是依靠父母的钱,来实现自己的苹果梦。家庭条件好的父母尚且能够满足自己孩子的需求,可是那些家境不是很好的学生呢?这位女大学生的父母收入,两人一年加起来5万元,这5万元,在这个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父母的手,把这位女生拉扯进了国内知名的清华大学,也时刻维系着,这一家的生活支出。可是这十分珍贵的5万元,就在女大学生的攀比心之下,要为买”苹果“,这样一个只满足个人虚荣心的要求而消耗一半,这不仅让其父母无法接受,也让天下所有普通的父母都无法接受。她们无法接受的也不仅仅是耗费的这2万多的钱,而更多的是思考,自己的女儿、儿子怎么会变成这样。难道他们都中了苹果的毒?
 
可是”苹果“本身并无毒,从他所具备的商业价值,科技价值来说,他推进了数码产品的进步,给予了人们更完美的体验。可是他所催化成的一种”攀比“的心理则是剧毒无比的。正如很多年轻人想的一样,自己身边的老总,朋友都用苹果了,社会上整天啃着苹果,自己不用不是落后,丢脸了。于是苹果就变的有毒了,他开始腐蚀人们的内心了,让城市的打工者,学生们,开始不惜一切的使用各种手段来追求苹果。
 
为了买苹果,大学生们不惜骗父母的钱,不惜与父母闹脾气,有的更不惜去卖肾去买苹果。那么在大学生们煞费苦心的得到苹果之后,他们能得到什么?他们用苹果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及身体素质吗?不能,当大学生们过度成为苹果控的时候,就一直依赖苹果过活了,耍帅用苹果,上课玩苹果,要面子拿出苹果,大学生们一天只是和苹果结下了缘,最后大学的青春就耗在了玩苹果和炫耀这上。
 
如果说家长流着眼泪给自己的孩子是无可奈何的话?那么这样的无奈与无助还要上演几回?父母要清楚的知道,这苹果最毒的地方就是刺激了学生的攀比心理。学生买的苹果三件套,只是他们享受浮华生活的开始。之后还会有各种更新换代的苹果出现,还会出现”芒果“、”奇异果“各种充满诱惑的果子。如果不能更除学生们的攀比心理,那么父母流再多的泪,也是没用的!
 
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虽然很实在,很能笼络孩子的心,但是长远来看,却是深深短送了自己辛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考上大学不是随意购买高端产品的理由,而这些高端产品,也只能像一层粉一样涂在你的脸上,随着时间变化,你需要不停的往脸上涂粉,最后让一个人,真正的被表面的名利,光辉所诱惑。
 
攀比毒就是激起学生们功利心的怂恿者,而其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家庭教育自幼形成的一种扭曲的奖惩规则。在小学到高中过程中,家长学校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不惜一切让自己的孩子提高成绩,提高应试能力。总是以最高的物质诱惑,来激起孩子的斗志。在孩子小的时候,奖励一两颗糖都没什么问题,可是当孩子的需求逐渐庞大,当孩子学会用自己的成绩来要挟父母的时候,那么这就成了一种教育的失败与伤痛。最初的奖励从,一颗糖,到一支钢笔,一辆自行车,一个数码相机、一套苹果,最后会不会发展到要父母去卖肾,献身!
 
总之无止境的攀比,会完完全全毁掉一个个大学生。而当今大学教育、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解决学生们的攀比心理。用合适的精神鼓励代替物质奖励,而不应该用现实的物质奖励来代替精神鼓励。有时候家长的甜言蜜语比物质更能捕获孩子的心,当家长们用残酷的教育以及精神压力击垮学生内心的时候,你用再多的苹果也补不回,学生们受损的人生!
 
注:原创作品、期待共鸣、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