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被淹罪魁祸首真的是罕见暴雨吗?

(2012-07-23 07:30:14)
标签:

天气预报

北京

下水道

暴雨

东方的威尼斯

分类: 锐观社会

7月21日,北京市发生暴雨到大暴雨天气,截至22日17时,在本市境内共发生因灾死亡37人。其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击致死1人,触电死亡5人。目前,死者已有22人确定身份,其余15人正在确认中。

 

北京被淹罪魁祸首真的是罕见暴雨吗?

 

文/新锐振鸣

 

    北京遭遇了一场大雨的考验。老百姓们之间无比展现着彼此之间最温情的一面,大难当前,大家纷纷出手,在雨中、在积水里,在网络微博上,都呈现了最温暖的救人画面。与此同时,我们的城市救援队,也在政府的指挥下,展开城市救援。

    在一场大雨面前,老百姓的互助与政府的运筹帷幄显得是那样的有情,因而在这场灾难中恶人的角色自然就由这场暴雨扮演了,而我们的政府更以“61年罕见暴雨”一说,来大大强调了灾难面前,人们的脆弱,似乎借此来强调自己是在竭尽全力为人民做事。难道一场暴雨真的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预防?归咎暴雨之责的政府,难道问心无愧吗?

    北京堪称是中国现代化城市中的代表,从空中俯视北京,你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高楼,以及各种蜿蜒大气的公路。很多外地人,也为北京的繁荣而着迷,开始了他们北漂的生活。然而真正的北漂,除了找工作,谋生路,追求梦想上,充满艰辛之外,一场暴雨,才能让人感到真正的北漂。

    7月21日的一场暴雨,让城市顿时成为了汪洋。城市道路被雨水覆盖,一瞬间,北京的交通彻底的瘫痪。由此我们不得不质疑,这是暴雨太猛,还是北京太脆弱了。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我更认为下水道检验的是城市规划者的良心。如果北京表面的繁荣,禁不住一场暴雨的考验,那么北京这么多年的建设又有何用。如果北京可以随时被淹,那么我们的老百姓又怎么在这里生活。一场暴雨就可以让一个城市瘫痪,这其中难道没有猫腻。

    2008年,我去北京的时候,也遭遇了一场暴雨,虽然没有这场暴雨来的凶猛,但你可以发现,北京的排水连短短的半个小时都撑不住,一场暴雨,主干道上就开始出现了积水,然后你就可以看到,汽车在水面行驶时,掀起的一阵阵“浪花”。而当你看到下水道排水的画面时,你不得不为那娇滴滴的排水场面感到焦急,北京的排水可以说是跟不上下雨的速度。

    除了北京的下水道比较脆弱之外,武汉、南京,一些大城市的排水也令人担忧。

    2011年6月武汉也下了一场罕见暴雨,城市立刻变汪洋。而在南京,可以说只要下暴雨,这城市基本都会出现,排水障碍。你可以看见污水外冒的恶心场面。但今年南京的暴雨被前所未有的高温,所取代,所以南京逃过大雨的侵害。

    难道所有城市的下水道真的都是那么纤细,那么脆弱,遭受不了大雨的突袭?

    青岛就是一座被称为不怕淹的城市,它的下水道的建造历史又是怎样?百余年前,青岛成为德国统治的殖民地时,德国人为了让自己的殖民者有个干净的生活环境,就建造了“雨污分离”的地下水道,而后青岛人对此进行完善,建成了青岛地底下的一条完整的下水道。无论多大的暴雨,短时间内就能把雨水和污水分开,达到排水的效果。

    同样,在江西赣州也因古人遗慧而受益,这座号称千年不涝的城市,至今沿用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

    在西方电影中也可以常见一些关于城市下水道的镜头,里面宽敞得能够容纳数人并排行走,不少流浪汉甚至就住在下水道里。美国科幻大片《哥斯拉》中,身躯如同巨型恐龙的怪兽哥斯拉就曾在下水道里生活并产卵。这些发达国家的下水道,大多建于100多年前,一次性投入,子孙后代都在受益。

    曾有人问知名女作家龙应台:“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她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难道中国真的是没有那样的科技来修建下水道。这个连神九都上天的国家,怎么可能弄不好一个下水道?这只能说,中国城市的建造者太不用心,管理者太注重城市的表面现代化了。

    如今很多城市为了建设现代化城市,而不惜掘地三尺,为了加大住房的利用率,不惜向下建房。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城市的陷落,如果下水道,再不建好,那么你挖出来的一个“盆”,你是真的想建造东方的威尼斯,还是想让全国人跟着漂啊!

 

注:原创作品、期待共鸣、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