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热点 |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检察院27日根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依法对涉嫌抢夺罪被取保、参加高考取得好成绩的温默作出不起诉决定。
检方介绍,2011年4月23日下午,温默到宾州镇某手机店以购买手机为名,让营业员拿出其心仪的一部手机,而其趁营业员开单据时不留神,马上拿起手机拔腿就跑,结果被警方抓获,不久被刑事拘留,取保候审。
文/新锐振鸣
至今我终于看到高考最人性化的一面,同时也听到“高考取得好成绩”就能被豁免罪责的可笑理由。
“未成年嫌犯参加高考取得好成绩获免诉”一消息传出,一南京网友跟帖评论:“犯罪是犯罪,成绩是成绩,如果法官可以随意人性化,那是人治还是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莫非永远是一句空话吗?”
如果好成绩能够赦免一个犯罪的孩子,那岂不是成了一块”免罪牌“?对于给予该犯罪少年参加高考的机会,个人认为这是高考办及有关部门人性化且合理的决定。这样的决定让人拍手叫好。毕竟犯罪的少年也是个学生,因为一时贪心而导致自己与人生最重要的高考失之交臂,这挺可惜的。高考人性化的一面弥补了迷途少年的遗憾,让他可以高考,并且考出了好的成绩,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事。
但是,高考考完了,该处罚的还是要处罚,不能说该考生取得好成绩,就能免去其罪责。这有些不合理。再说,如果此例一开,那不是鼓励一些价值观不明确的少年带着这块“免罪牌”去犯罪。我们都知道成绩好坏根本无法证明一个少年的道德的好坏,成绩好的犯罪者,这社会多的事。高学历犯罪,这社会也频频出现。如果让成绩好成为“免罪牌”,那么敢问这社会的法律何在?
对于未成年犯罪少年取得好的高考成绩,我们是该给予跟多改过的机会,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他通过此事,来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完善其道德意识。如果道德也有高考,那么可以说该少年的道德成绩肯定是不合格的。而如今社会,道德远比分数重要的多。因为他影响着一个少年,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法治是这个社会,对每个老百姓的终极保证。道德是每个人对自身的一种人格约束。而学习成绩,考试成绩只是这社会微笑的尘埃。然而随着高考的魔化,让成绩成为了决定一切归处的主宰。试图成为挑战法律的利器,这是整个社会意识的扭曲,绝对不能纵容这种观点的出现。
如今社会人才的选拔,早已不能用高考成绩,用大学文凭,用各种无聊的证书来评价,而应该更看重一个人的能力与道德素养。对于少年犯罪的事实,我们不能为之抹去,而要让其跟着他一辈子。只有这样才能让该少年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才能让其认识到法律的铁面无私,才能让其真正的长大,才能让他活的更真实。
高考阶段需要更多的对学子人性化的关怀,但更应强调好成绩不是万能的,他挑战不了道德,挑战不了法律,只是一种微小的参考。我想当人们从真正意义上理解高考的含义时,高考只是人生路上考验。成人路上少不了高考,高考能为学子做的更多的则是,一种对学子思想的开发,以及道德的培养。
成绩不是万能,有错就要受惩罚!
注:原创作品、期待共鸣、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