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科书排”独“缓解几代人的乡愁
(2012-06-13 06:43:10)
标签:
海峡两岸两岸关系文化 |
分类: 锐观世界 |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今年2月底,郝柏村在媒体发表“正视中学史地课本”文章,指现在中小学教科书误导国家认同,并偷渡“一边一国”的思维。台“教育部国家教育研究院”按照接获民众反应的作业程序,开会检讨教科书用词的统一原则。(环球网)
“立委”郑丽君昨日指出,“教育部”正讨论高中历史课本有关台湾史内容,要求“避免以台湾取代中国”,并以“中华文化”为主体原则。前“行政院长”郝柏村日前投书媒体,质疑历史教科书在搞“台独”后,“教育部”对此认真看待,还订出原则,像中小学社会领域教科书被要求应回归“宪法”和“法令”用语。(东南快报)
报道称,“国家教育研究院”订出中小学教科书用词统一原则后,台“教育部”中教司长张明文在6月1日的高中历史课本用词会议中,希望书商依此原则编写教科书。张明文表示,依99课纲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目前正在审定,7月底会发出执照,8月印书,9月送到学生手中。(环球网)
时评◎新锐振鸣
今年2月24日下午在“中国统一联盟”主办的“论史地课本中的国家认同”座谈会上透露,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在投书媒体抨击初高中教科书内容模糊“国家认同”与“立国精神”前,曾私下表示,依照外孙女所用的社会课本,他已经成了“亡国之人”。
在陈水扁“一边一国论”,以及台湾台独势力的影响下,台湾的旧版教科书里,染上了“台独”的毒。教科书间接的将台湾独立化,歪解了内地与台湾的历史,给台湾新一代的孩子造成了意识上的误导。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更关系着海峡两岸的关系,以及统一的步伐。
去年,我的奶奶跟着旅游团去了台湾游玩,她在台湾见到了祖国大好山河中的另一面,台湾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我奶奶也偏爱台湾年轻人的语言味道。奶奶喜欢台湾的绝大多数东西,但是当她听到,台湾好多孩子在称自己的国家是“台湾”时,我奶奶的内心有很大的不适。这正和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听到自己孙女回答自己是“台湾人”的心情是一样的。这是隔了一代的两代人之间文化差异的冲突,也暗示着海峡两岸,人与人之间意识认同的渐渐断裂。
台湾教科书此时不排毒,更待何时?现在在台湾,还活着的肩负着那段民族心酸故事的老一辈人,已经不多了。尽管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很强烈,但是这又如何能改变年轻的思想。光靠老一辈讲述海峡两岸的故事,已经远远不能让台湾的孩子认识自己的祖国了,只有从教育上出发,从教科书出发,才能引导台湾的老百姓走入祖国的怀抱。
我想在未来的几年中,能够推动两岸关系亲密化发展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交流,不仅仅是政治武力的压迫,而最重要,最有用的还是用教育来推动。教科书虽然只是一本书,但是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它已经成为宣扬民族历史的关键材料,他对自己国家的认同十分重要。但恰恰他又是政党统治人民的一种工具,他可以潜移默化之中,让学子们的思想有个难以更改的历史。因此教科书的”排独,海峡两岸教育名词的统一,在整个民族的归属与认同中,起着决定的影响。
今年9月,重获新生的台湾教科书要送到台湾学生的手中了。我想在此后的一段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之下,他们会了解他们爷爷奶奶辈,儿时记忆力的乡愁。那一种被迫远离母亲的心酸,我们都会懂得!
注:原创作品、期待共鸣、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