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一位普通的高二学生,在全校演讲时说的这样一句话,让我十分的认同。可以说,他把所有学生想说的话,都表达了出来。而且我曾经也有过同样的想法。对于这句话,我们需要把它捏碎了分析,通过讨论,来解开几乎所有中学生对如今应试教育的质疑。我们不能再逃避这样的问题了。
文/新锐振鸣
“应试教育”已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变味教育,他的变味旨在,如今许多教育机构(包括)学校已经把他变成了一种品牌效应,每个学校都要追逐升学率,每个机构都会打着教育的口号来赚钱。当我们的教育演变成一种利益的傀儡的时候,这样的教育是必须废除的!在中国不知有多少专家学者,提出过这样的要求。我在上高中的时候,也听过老师谈过这样的想法。但是取消应试教育的可行性有多大?后期影响也多大?我们再回过头来探讨一下。
【关于9年义务教育】
在正式讨论之前,我们先来谈谈”9年义务教育制度“。从1986年4月12日到今天2012年4月12日,经过了整整26年。当今天社会问起:你在9年义务教育中,花费了多少钱?你会怎么说?
9年义务教育,可以说影响了80、90这两个年代的人。有一位网友,在微博中说:“我记得很清楚,我86年读一年级,第一学期是13块,第二学期是16块,每期加3块,到91年读初中一年级,要121块了,我家在比较偏的农村了,那时候家里拿这些钱我看也挺不容易,不好用绝对数来比较吧。”
我是89年出生的,我已经记不得这9年我花费了父母多少钱,但是在我印象中,我上学的时候,学校里的各种费用都比较多,很多都是强制要缴费的。上了初中以后,学校开始大量为你购买各种教辅用书,每学期至少要多花100多元钱。上了高中以后就更多了。因为我们那时候,是题海战术盛行的时代,所以购买教辅,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家常便饭。根据同学们的综合统计,这9年我们总花费最少的要【5,8】万、最多的【50万到更多】。
试想如果国家不施行9年义务教育制度,那么学生花的钱是不是要更多。相对比而言,9年义务教育确实减轻了许多家庭不少负担。但是9年义务教育不等于9年免费教育,这还是需要大家理解的。
其实对于许多家长来说,最关注的并不是这9年义务教育中所花钱的多少。而是自己的孩子在9年里学到了什么?我们国家如今也要验收,这么多年9年义务教育下来,学生的成长结果。
说句实话,我并不知道如今各行各业有多少精英是得益于9年义务教育,但是我肯定在1986年到2000年之间,一定有一大部分受益于9年义务教育。2000年以后,就开始有一批社会精英没有受过完整的9年义务教育了。大家最熟悉的韩寒同学,没读完高中就退学了,现在已经是中国有影响力的作家与赛车手。如今也有一批名人在教育子女上也选择了放弃9年义务教育,让孩子在家上学,比如说郑渊洁。
这26年下来了,我们确实看到了9年义务教育带给中国人才市场的动力,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这9年义务教育开始走下坡路了,他开始由神坛跌落地狱了。
无论9年义务教育曾经如何,以后的发展如何,在一代人感恩之心的驱使下,我们还是要向他说声,谢谢,你幸苦了!同时你也该退休了!
【9年义务教育生出了应试教育】
为什么说9年义务教育该退休了?一方面,在国家有充分教育财政支出的情况下,9年义务教育会变成9年免费教育。另一方面;9年义务教育下催生出的应试教育让现在的孩子无法接受。
应试教育改变了义务教育的初衷,有应试,就意味着义务教育间接了成为了有偿教育。有应试,就意味着学生之间需要通过不断的考试锻炼,来获得更强大的考试竞争力。就意味着,让学校不得不撑起升学率的那片天。学生的竞争是辛苦的,学校的攀比是辛苦的,家长的关注也是辛苦了。最后就逼着家长为孩子的未来买上一个个不合理的单。
对于现在的家长来说,虽然不满应试教育,但是为了孩子,只能咬咬牙。而孩子也只能顺应这样的发展。随着时日的累积,心中的怒火不断上升,最后思想解放了,敢怒又感言。懂得反抗了,这是件好事。这样才不至于让应试教育把你变成考试机器!
【应试教育为何变味】
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家长对孩子成了成凤的要求,以及一部分把分数看的比命还重要的需求。随着年月的累积,人们对教育是越来越重视,因此人们对教育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同时就劈中了一些从事教育行业的人的赚钱神经。在他们看来,通过教育赚钱,既得利益,又得面子。
这面子教育真是害人不浅,学校作为一个正当的教育机构,开始为升学率而有所作为了。对待上初中的学生、高中的学生,整天以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为目的,以获得名次为目的。让学生们逐渐成为应试教育下的机器。这样就促成了一种变味的教育。正如那名高二学生所言,这样的教育有何意义。只会考试、答题的学生又会有何作为?
既然应试教育如此不堪,为何国家至今还不把他废除?
【应试教育的顽固性与中国人劣根性】
同学们之所以到今天才陆续发出石破天惊的抗议,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人还在沉浸在,曾经那个朴实的、近乎完美的教育甜蜜中。很多农村学生依然把应试教育当作“知识改变命运”的跳板。更令人心寒的是,许多农村父母依然保守的认为,孩子一定要用功读书。
不可否认“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而学习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人弄错了一种思想: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应试教育”这本书,而是如何能使自己发展,如何能将知识变成实践的那本书。可是在应试教育下,当乏味、机械化代替了学生们对求知的渴望,对学习无用的质疑,学生的未来能有什么发展。
正是人们对应试教育与教育傻傻分不清楚,才导致了如今应试教育根深蒂固难以清除。最后变成了人们埋怨教育、要么继续听之任之,要么就是逃避,抛弃现有的教育,出国留学。
试想如果大家都放弃了中国教育,否定不给他一丝生路,那么他又如何变好。
现在很多人,再谈中国教育为何改不了,动不了,都喜欢用劣根性来形容那些思想还没有解放的同胞。但是我想说,如今社会,除了一些农村地区,信息网络闭塞,整天困在山沟沟里不谙世事的人,他们的思想还没有打开。其他中国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并且一一释放了出来。一定程度上,这种追求自我,选择不顺从是一种民族劣根性的消除表现。但同时,是否也衍生出一种新的民族劣根性:面对难题,不敢面对、选择逃避、选择放弃、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这难道不是一种劣根性。
曾经的中国人是血性不足,逆来顺受有余,而现在却是血性刚强,但是缺乏理智。喜欢一味的肯定,或是一味的否定。对待有问题的事,不但不给与方法解决,反而火上浇油。既然很多人对如今教育改革这样没信心,那还要抱怨什么。
每当人们一谈到应试教育,所有人对此的一致态度就是反感。每当有人提出解决方法时,都会有人一口否定不可行。人人都在寻求具体的解决措施,可是当需要大家集思广益的时候,都一个个没有声音了。每当有人站出来想表达一下观点,大家都开始了蔑视的观望。
这样的不信任,这样的不支持,怎么能够废除应试教育!
【废除应试教育后最大的困难还在于学生能否将目标的重新定位】
废除了应试教育伴随着一切成规陋习的废除,也伴随着中高考,各类选拔考试的取消。学生们可以不为硬性的学习要求而苦恼了,也不用为拼分数而头疼,家长们更不用看着自己的孩子而伤心。这貌似好日子要到来了。可是你会发现,你原有的计划和目标都要重新定位。学校的教育方式也会发生重大改变。而一些培训中高考的机构也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实用技术的培训,他会根据学生的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自愿原则来安排课时。
这里还要纠正一个问题,应试教育的取消,不代表学生们就可以不学习了。只意味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你不必再为考试,不必再为那个一锤定音的高考而烦恼。
废除了应试教育之后,有些学生是不用烦恼了,从此过上了逍遥的生活。但有一些渴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的家长开始烦恼了,一些关心自己未来工作的学生也开始烦恼了。这没有来自学校的硬性学习安排,全是要靠学生自律解决未来的教育,看似很好,但实际上确实让学生们没有方向感。
但这正是所有的学生们要求释放自我,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全靠自律的教育,有多少学生能够搞的定。还有,应试教育的废除也不能解决社会竞争公平性的难题,很多家庭条件好的,权力大,其子女的未来自然没有问题。但对于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你伤的起吗?你也许要花比在应试教育下更多的努力,拼更多的钱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生活。
因此在这个社会中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怨天尤人更是愚蠢。当你连根都没有的时候,你又谈何稳定?
最后,我只能说现在的学生都渴望一个能够满足自身发展,又能有人在旁边教育指导的环境,太渴望社会的公平、太渴望得到有价值的发展。因此就有了高二学生发言:现在变味教育能够让你找到工作又能如何?那中国教育也要反问你一句,给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你能够创造出什么?(换位思考:当中国教育质疑这位学生的时候,或是否定他的时候,这位学生一定很伤心,因为他没有得到肯定,他会失望、会怨恨。这正如我们在质疑中国教育制度的时候,我们一口咬定他是失败的,没有给他表现或是改变的机会。中国教育一样没有未来。应试教育否定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学生开始不相信应试教育,从而否定了教育的可改变性、可完善性。这样的彼此的否定、不相信,就必然造成教育的落败,必然堵塞学生自我发展的道路)
【废除应试教育家长们能接受吗?】
前面已经谈到了,很多家长都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痛苦,但又无奈应试教育。现在我们把他废除掉,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国家不再紧抓着学生不放了。此时的国家政府也只能起着提供一些教育补贴和推荐学生的作用。剩下来的就交给学生和家长来发挥了。
给你们一张崭新的白纸,给你们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你们能够在白纸上画出属于自己想要的图案吗?学生有目标、家长有想法的当热可以。但是对于一些不懂如何为孩子规划未来的家长,或是不懂得如何寻找人生方向孩子,未来那个乌托邦离你依旧辽远。
就像阿基米德说的,给他一根杠杆,他就能撼动地球。试想假如真的给他一根杠杆,他能撼动地球吗?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不但国家没有摘星星的能力,即使有,阿基米德或是您也无法撼动地球啊。
所以,我们的家长和学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但最终还是要接受现实的考验。没想法的考试机器不能有发展,同样有想法的有志青年也不一定能实现梦想。因为这里面包含太多的阻力。(但是我们依旧要敢于去想,敢于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该释放的还是要释放。)
【最后:强制废除应试教育只能是国家与人民的自暴自弃】
当人民都在极力反对应试教育,极力否定中国式教育,认定中国教育是失败而一个个选择留学,寻发展的时候。在批判的民声,在民潮的沸腾中,中国只能废除应试教育。但是这样的顺应民意,终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国人与国家,共同的自暴自弃。那么这样的国家能不成为废品吗?(人民的意志决定着一个国家各种制度的去留。国家是人民通过各种拼搏建立的,但是一部分曾经拼搏的人,成为了国家领导的人却忘了本,失了民心,这必然会导致国家的落败。但是中国是无罪的,人民打压应该是一部分人的思想,而不应该给国家制造压力。)
一个没有人民给与信心的国家,一个被人民极力否定的国家,一个被人民抛弃的国家,能够有温暖吗?到国家冷淡的时候,国家用尊严来妥协人民的时候,即使你再有血性,等待你的还是悲剧。
【面对应试教育,人们还是要回归现实】
一个有思想、有想法的年轻人、一个敢说、敢做的年轻人,有谁敢说你顺应了应试教育,你就是考试机器。教育的变味,最终还是要归结为人思想的变味,是那些把教育当赚钱工具的人的变味。你一时的顺从,只是因为你没有能力来抗拒这种蛮横。因此,中国的学生,更应直面现实,把自己的实力弄强壮,然后再改变现实。不要在现实中沉沦、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就足够了。
树的方向有时因风的吹动方向决定,但是一个人的前进方向、发展方向是完全由自己掌握。人生时刻面临不想做,但非得做的事情。我们是不是需要学会坚强的去面对。只要我们有一颗敢于奋斗的心,又何愁自己会被坏风气、坏思想所变扭曲。
如今能改变中国教育命运的重担最终还是会落到人民的手中,民心背向决定他的荣辱与去留。如果你是有骨气的中国人,你就要一直相信自己的国家,你就要相信你自己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改变中国教育的未来。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后记:在风雨飘摇将至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只能是给中国教育更多的机会,相信他,守护他。无论他对我们带来了多大的苦难,我们也要与他共同承担。而这并不是一种奴性,这才是中国人所应该有的血性。也是这位高二学生,所质疑下的,唯一答案。此生中国选择了你,你最终的价值仍要归还于他。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宿命。能改变中国的只有中国人自己!
注:原创作品、期待共鸣、本文不求任何人能理解,但是目的是为了解开那些被应试教育伤害的人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