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孩子入人大难以得到健全发展
(2011-09-12 06:49:0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热点 |
核心提示:昨日,网络流传11岁的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民大学)新生许恒瑞,“涉嫌被其父亲暗箱操作入读人大”。对此,人民大学予以驳斥。称许的录取工作符合自主招生的程序和规定,并通过了评委会考核以及云南高考一本分数线,不存在违规问题。据悉,11岁的云南新生许恒瑞前日到人民大学法学院报到,成为该校近十年来最年轻的生源。(新京报)
口 新锐振鸣
现在高科技发展,农业水平提高了,无论什么瓜果蔬菜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这样的反季节果蔬能否得到市民的喜爱,或真正成为他们的主食?很明显,这只能满足一些老百姓的新鲜感,可以凭借一时的新鲜展示一些自身的价值。但老百姓终究喜爱的还是那些长在正常土壤、经历季节更替,随时间成长起来的果蔬,因为那样才能吃出最鲜美的果味。
而这个11岁已考入人大,并且7岁就会开奥迪的孩子,就和被人催大的果实一样,他的早熟、早产、早成才,只能给社会浅尝一点的新鲜感,但却难以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因为这样的少年成才,根本就是其父人为手工催大,用金钱和人际关系催大的产物。
这样的11岁天才除了成绩好,会开车,又有何用?他即使能早早的进入大学,又能怎样?该过着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却被送到大学校园去体验小社会里的酸甜苦辣,他的小思想能承受的起成人世界里的东西吗?相信他能,也只是那个在商产上呼风唤雨的有钱父亲的自以为是,他以为孩子半年能读完小学,几年就学完高中,7岁就学会开车,11岁就考上了大学,就能让他拥有个光明的未来。但事际却让他逐渐沦为一种温室悲剧。
正确的教育讲究先育人、再育才。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太容易了,如果你有足够的金钱、势力,你砸出再多的高材生也是可能的,但是育人却很难,一个孩子能否成人,关键是要靠,时间的塑造,既要靠学校老师的教育,又要考家长的言传身教,更要靠在与人交往中养成。而中国12年教育也不是白设的,难道这12年只要求孩子们弄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吗?其关键是在为今后的社会塑造更多有用,头脑与四肢以及品德心性都健全的人。
而这个11岁少年这11年里除了学习就是学习,那些人生观、价值观在他脑海中可能还一片模糊。更可悲的是,这个11岁孩子的父亲以及老师均称赞他是拼命学、拼命玩的孩子。我不知道孩子为何学习和娱乐要拼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在他家温室里成长的结果,是他父亲长期温室催大的结果。
那么这个表面上爱学习的11岁孩子真的快乐吗?这让我不免想起了那个五道杠少年,他每日口口官话,官子在心,真的快乐吗?其实他不快乐,因为这是他父亲教育的结果,这是他父亲面子的需要。同样的,让这个11岁孩子入人大也可以说是其父亲为了满足其面子需要。而从其父亲的成长背景来看,其中快速催大小儿,也含有其自己早已存在的愿望!
11岁孩子许恒瑞的父亲许文林出生贫寒,是靠他自己的热血打拼,才拥有自身的一番事业。但是因为儿时经济条件,让他无法圆大学梦。因此他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子女的身上。就是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才使得他极力的培养自己的子女。目前他的3个子女均已成为高材生。而他这个小儿子也正是在他的哥哥姐姐的影响下,在这种激烈的家庭竞争中拼命学习的。
拼命学习催大了一个孩子,毁了孩子的童年值吗?11岁少年成为高材生又能怎样?长期封闭式学习,只讲成绩不谈快乐,这样的孩子长大能融入社会中吗?11年虽然塑造了一个大学生,但却毁了一个健康成长的人,剥夺了一个正常孩子的心性,这真的值吗?
注:原创作品、期待共鸣、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