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富士康员工“洗澡死”反映弱势者生存之痛

(2011-06-30 17:54:28)
分类: 时事评论

核心提示:6月25日下午,23岁的富士康员工陈龙在宿舍洗澡时突然倒地身亡,随后死者家属数次和厂方协商赔偿未果。死者是否存在加班过多情况?昨日,南都记者多次拨打富士康新闻发言人电话,但均未接通。据富士康媒体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新闻发言人在外地出差,对于陈龙事件,目前还没有了解到最确切的情况,因此不发表评论。(新民网)

 

口 新锐振鸣

近年来,有关富士康员工死亡的报道屡屡出现,员工跳楼、自杀、猝死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对此事件群的强烈关注。在去年,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后,富士康内部组织了一系列的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员工们的心理压力,但仍然是治标不治本。6月25日下午,23岁的富士康员工在宿舍洗澡时突然死亡,再次揭示了富士康底层员工的生存之痛。

 

地球人都知道,洗澡是一件解乏、缓解疲劳的是事情,洗澡致人死亡这绝对是富士康内部的推脱之词,纯属无稽之谈。据死者家人透露,死者平时身体很健康,并无什么大病,死者的突然死亡令他们很吃惊。一个平时身体健康的人,怎么可能洗一把澡就死亡?很显然,死者真实死于过度疲劳。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拥有近60万的员工,每天的生产运作都十分快速。因此作为富士康的底层员工,他们成为了富士康生产劳动力的强大群体,为富士康的运作、致富无时无刻的付出着。对于富士康员工来说,其每天的工作量之大,令他们的身体不堪重负。而在此频繁,单一的工作之后,富士康员工为了多赚些钱,自然而然还要去加班,这样就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埋下了更大的安全隐患。

 

据死者陈龙家人介绍,陈龙6月份频繁加班,通常休息的时间很短。这充分的反映了,死者的身体在死前已经出现了亚健康。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即使你的身体再强壮再健康,你也不能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必定会带来令人难过的结果。23岁的年轻员工的生命就这样的结束了,结束在了为生存而努力赚钱的奋斗中。

 

将时间回到陈龙死亡之前,他一定在辛苦的工作。对于一个普通底层员工来说,他工作的目的远没有像富士康的高层那样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发展上,而更多的把工作的目的放在赚钱上,赚钱的目的是为了生存。现在社会物价之高,底层人民生存压力之大,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对于陈龙来说,选择了富士康就抓住了一个获得生存最基本资金的来源。而对于没有后台他,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多赚些钱。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他的做法是很能被人理解的。趁着年轻,不努力怎么能行?。可是获得了生存的物质基础,却失去了生命,这太不值了。

 

由此可知造成陈龙死亡的间接原因是他自己的过于拼命,这样的拼命对于一个底层打工者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陈龙的管理者,没能注意员工的身体健康,没能切实的关心员工的身体,这直接导致了陈龙的死亡。假如富士康上级能够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状态能够做到重视的话,那么陈龙的死是可以避免的。可是富士康管理层却把关注的重心放在追求生产利益和公司发展上,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有利的,而对于员工的生命安全来说却是有害的。

 

富士康拥有近60万的员工,每年投奔他的员工也逐年增多,这也说明了富士康是不缺人的。富士康对与员工来说是一颗大树,而员工对于他来说却是一根不被过多庇护的小草。在社会就业压力大,竞争压力高的背景下,员工们不得不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倘若他们不勤奋,就很可能被淘汰。没有了生存基础金钱的资助,他们的生存依旧是个问题。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此等情况下,富士康员工不得不暂时抛下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是迫不得已的。

 

23岁员工死亡,彻彻底底反映了作为一个弱势者生命得不到关注的悲哀,从富士康领导对此事的推脱,处理此事的不积极充分反映了,作为一个财主的冷漠。难道弱势者永远只能承受痛苦不能享受快乐吗?而社会对此事的做法只能是谴责谴责再谴责吗?口头上的呐喊、呼吁显得如此的脆弱。杜绝此事件再次发生的方法,唯有管理者彻彻底底的以员工的生命为关注的焦点。换言之,有了健康的员工,富士康的发展才能持续下去。员工与富士康之间就是鱼与水的关系,没有好的水,就没有大的鱼。此外作为富士康底层员工,作为这个弱势群体来说,更因该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因为只有拥有好的身体,你才能获得继续生存下去的资本。

 

希望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这样的痛不要再发生!这只是希望!

 

注:原创作品、新浪首发,期待共鸣、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