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殴是当代教育之痛
(2010-04-17 10:15: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彪悍师生课堂互殴门”视频一经网络传开,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视频内容来自于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其中呈现了一段令人发指的师生互殴画面。据了解,此事件发生于去年5月中旬。
文/新锐振鸣
世间有几种事最令人心痛:父子相残,手足相残,师生相残。而这几种痛却无时无刻的在我们身边上演,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都分别感到一种来自肉体或心灵的痛。如果说父子手足相残是一种亲情之痛,那么师生相残则是一种赤裸裸的教育之痛。
当人们还沉浸在北师附中“旋风门”,老师殴打学生的愤怒和思考中时。来自珠海中学已时隔1年的“互殴门”,老师与学生互打视频,又再一次的使人们不得不思考这一起起师生矛盾事件:师生互殴事件意味着什么?这一起起事件的触发是否偶然?这是否给当代学生教育带来了压力?
与经济、政治一样,文化教育也正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旧教育体制与新教育体制之间产生了激烈碰撞,旧教育思想与新教育思想也有着很深的代沟。与之产生的就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碰撞,应试教育注重死读书,而素质教育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此同时,学校性质也由原来的公益性逐渐向商业性品牌化转变,强大的升学率引导着各个学校的兴盛与衰亡!这无一不给当代的教育者(老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他们肩负着学生未来与各学校的“兴亡”的双重命运。对于学生的教育是收,还是放,是填鸭式教育,还是素质性教育,他们的思想也深深的矛盾着。然而老师们的教育举动也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现在的学生也处于这社会转型之中,作为具有独特思想的80后、90后新一代,他们对学习与生活也有了些非主流的意识。生于和平年代的他们难免娇生惯养,难免缺少磨难。他们不知道旧社会生活的艰难,不知道旧社会学习的不易,他们无法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此相比,大胆,创新则是现代学生的美好素质,他们喜欢从玩乐中获得知识。可这似乎并不被“转型时期的应试教育”所接受,于是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厌恶。对此老师们不得不去施压,这就造成了应试教育下学生死读书的悲剧。
有着新思想的学生与不得不守着一部分旧教育风格的老师之间会有怎样的矛盾呢?首先,现在的学生都十分的冲动,并且十分自信,总认为老师不如自己,老师上课讲的东西,他们自学就能学会。而老师们却总喜欢照本宣科,教学生如何应对考试,老师们认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完成考试。这样一来就加剧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种种因素导致了学生厌恶学习,而老师不得不时刻教育学生的情况发生。学生毕竟还不成熟,内心比较脆弱,又爱面子,为争一口气,很有可能造成师生之间的口舌之战,最终酿成师生互殴。
老师与学生,都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师生互殴事件的发生也属必然。然而如何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这就需要中国教育制度能够快速完成自己的蜕变。如果还是四不像,中国教育必定是一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