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裆蜂
(2012-09-12 19:18:52)
标签:
中国裤裆土蜂巢穴生物遗传密码 |
分类: 散文 |
裤裆蜂
蜂的种类的确不少,就我所熟知的就有木蜂,土蜂,糖蜂(蜜蜂),黄蜂,葫蜂,辫子蜂,麻子蜂(马蜂),七子游等,而裤裆蜂也是我熟悉的一种,它是属于我所见到过的个体最小的一种蜂。它的形体的大小和颜色同辫子蜂极为相似。只是这裤裆蜂的巢穴在地下,而辫子蜂是在地上的。
我们于山野间放牧牛羊,偶尔出现一头牛或几只羊突不其然紧急的骚动着乱蹦乱跳起来。羊甚至会咩咩地叫。这时候你去查究,必会发现是牛或羊的蹄子将隐匿于地下的裤裆蜂的巢穴踏了。这时你看吧,天呀,有千百只小蜂在袭击家畜了,它们甚至会攻击巢穴附近所有的牛羊和人。它们总是在牛羊们的腿根子处集聚着蛰,这倒并不是牛羊身上那里的皮薄好蛰。这只是裤裆蜂的习性,它们是从低处把那腿作为线索,顺藤摸瓜飞上去,然后就确定此目标来实施攻击你罢了。它们攻击人也是这样的方式,它靠着你的腿飞上去,然后就在裤裆那里乱蛰一气。我们就是根据它对人发起攻击时、在蜇人时一律都在裤裆那里进行这一特点。所以人们就叫它“裤裆蜂”。这不是蜂的“智慧”,它是哪里都能下手蛰你的啊。由于它蜇人的特点比较怪异,于是有人在网上撰文调侃说,这是一种“流氓蜂”,甚至还说一些女性同胞初以为是文人们给“想象”出来的一种蜂在忽悠人呢,以致于“美女”们在领教了蜂蛰之后都住了院。我们说,蜂蜇人才不管你是什么“牛马驴羊”的,也不管你是不是人,更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的。蜂对于它们的任何的敌人,它教训你的方式是恒定的,方法也永远都是如此这般的,它不会有变化。我想嘛,它们那样干无非是基于千百万年以来这个种群的“生物遗传密码”,即它们的“基因记忆”的成因给决定的,没有别的!
裤裆蜂,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蜂,在我国各地对此蜂的称谓与叫法基本都是一致的。它也是土蜂的一种,但由于它蜇人是在裤裆里,所以便把它从土蜂的类别里另列了出来。裤裆蜂不大,它的身形我看就跟苍蝇差不多大小。它是要比蜜蜂小许多的,它甚至决没有绿苍蝇那么大的个头。它细细纤纤的样儿。当然了,它身体的斑纹是淡淡的黄色间以黑色这样的条纹。一看也不是什么好货!这裤裆蜂蜇人于裤裆之处,这与它筑巢于地下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我们知道蜂蜇人的基本规律大致是这样的:它从上俯视必是先看到人的头就蛰你的头部;从下而来必是先在大腿湾处遇阻那就蛰你的下部;还有一种就是你的手里拿着竹竿或木棍打击其巢穴,它受此器物的牵引顺藤摸瓜来了必是先蛰你的手;另外,凡蜂蜇人都具有抗拒的“随蛰性”,即它在危急时刻或无意识时——即使是死了,它也是要毫不含糊的“就此一蛰”呢。同为来自地下的“土蜂”,我们知道土蜂的个头都是很大的,它于地下的巢穴也很大,它比蜜蜂要壮实得多,它飞行是可以发出较大的声音的。是的,假如有土蜂存在于某地,在它巢穴的周边不管是牛羊和人,以及其他动物都是不能够靠近的,这是有天然的警戒距离存在着的。而作为蜂本人,动物本人,人本人,都能根据各自的感觉能准确感知这个“警界圈儿”。蜂不会让你靠近,你也根本不会去靠近。这是自然界中非常非常微妙的东西!很显然,裤裆蜂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不具备庞大的威慑力的。它攻击你一般都是你在无知觉状态下侵犯了它,它才发起对你的反击。蜂这东西在自然界中本身都属惹不起的主儿,就像地球地面上所有的哺乳动物都知道人是绝对的惹不起一样,它们是自觉地在回避着人的。可以肯定,世界上不存在一种动物对人没有天生的畏惧之心,直立行走的人类从来都是、永远都是所有动物的天敌,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犯得上与人较量——我这里扯得太远了。我们只能说,裤裆蜂只是一个小的飞行物种,对它们我们的研究其实也并不多。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做好对裤裆蜂的防范却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它筑巢地下不易于被发现,所以我们往往就易于成为它攻击的对象。当你在户外跋涉或者做野外旅游和玩耍时,当你穿越丛林时,一般讲你还是应该做到扎上裤管的下部,而不要计较裤子是否被扎褶了,要是你内穿紧口裤脚的内裤,这也是可以起到防范蜂蛰的作用的。但最好还是扎上外面的裤腿为妙。此小文愿能解除您对裤裆蜂的一丝小小恐惧与神秘。
2011-5-1
自中国作家网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11/2011-05-04/497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