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云水绕金城

人说“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幸运”。于是,人们便习惯性地把流经一座城市的河流称为“母亲河”。如此说来,兰州显得格外幸运,因为流经兰州这座城市的河流叫做黄河,她不仅仅是兰州一座城市的母亲河,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记得有一位民谣歌手曾经唱过,“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月亮照在铁桥上,我对着黄河唱。每当我醒来的时候,想起了家,想起了兰州;想起路边槐花香,想起我的好姑娘。”黄河,便是让人走到哪儿都会想起家的那条河。兰州作家韩松落也曾写过,“城市里有了河,而且是这样穿城的大河,就与那些没有河流的城不一样了。这城的春天,从此气息旷远,有芦苇、杨柳、泥土的味道破空而来,这气息分明就要你念及它穿过的峡谷、照过的明月、跌落而成的瀑布、汇集的艰难,让人心酸眼热。” 没错,兰州的标签就是——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在兰州生活了这么些年,聆听黄河的涛声,看黄河从兰州市区穿城而过,在此谱写着一段大气磅礴的黄河之歌。 在继往的感觉里,兰州黄河谣的华彩重章,非黄河母亲雕塑、属黄河铁桥和黄河水车莫属。 作为集邮爱好者,愿以这片邮文谱写我心目中黄河谣的兰州乐章。
黄河母亲雕塑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兰州,不看黄河母亲雕塑那就太遗憾了。在“母亲的怀抱里”留下身影,仿佛唯此才可心安。因为有了黄河母亲雕塑,才使这条伟大的河流更加的具体起来,生动起来,可亲可爱起来。 这组雕塑是雕塑家何鄂女士用泰山红花岗岩雕刻而成。1986年4月30日落成于兰州市黄河南岸,从此蜚声海内外。1987年获得了全国首届城市雕塑优秀奖。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
黄河母亲雕塑整体造型是一位神态娴雅的母亲侧卧黄河岸边,看护着怀抱中游泳的幼儿的情景。作品以母亲的博大、坦荡、慈爱、端庄,象征着黄河作为中华民族孕育者的母亲形象,也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气度大方、不断创造文明的时代精神。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黄河母亲雕塑的成功,源于雕塑家何鄂。虽然祖籍上海金山,但她将自己视为“黄河的儿女”。据了解,何鄂女士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1955年至1959年在甘肃省美术服务社工作,1962年至1974年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在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学习、临摹、研究了12年。黄河母亲雕塑可视为她12年辛勤临摹的艺术结晶,创意来自于“你我是黄河的儿女,你我的儿女还是黄河的儿女,但母亲是永恒的”。这种精神体现在作品中,使人们每每想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明的摇篮”时,就会向往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渴望到兰州的黄河风情线,通过看母亲河,看《黄河母亲》,在陈列着无数雕塑精品的艺术长廊里追寻灿烂的历史和新文明的创造。 如今,静静伫立在兰州黄河岸边的黄河母亲雕塑不仅已经成为兰州的象征,也成为象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地标性建筑。
黄河母亲邮资图案的母亲节封 兰州,并不是一座古城。但因为有了穿城而过的黄河,这座城市的文明史便可以追溯到遥远。 “倚岩百丈侍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其实,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在流经兰州时只是一条并不宽阔的河道,但横阻于丝绸古道,对古人来说却无疑是一大天堑。攻城掠地的雄师铁骑要过河,步履艰难的丝路旅人要过河,于是就有了黄河古渡和金城关。 兰州作为州名,始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设立的兰州总管府,因市南有皋兰山而名之。作为甘肃的省会,则始于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清政府设立甘肃行省后,甘肃巡抚以兰州府为省会驻地。1941年7月1日,兰州正式建市,1949年8月26日,彭德怀元帅率领人民解放军解放兰州,兰州的发展进入的新时代。
兰州黄河铁桥号称“黄河第一桥”,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5640公里黄河上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作为连接内地和西北的交通枢纽,从明代起人们就开始设想在兰州段黄河上架桥,征服黄河险阻。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在兰州西面10里处始建了一座浮桥——镇远桥。明代洪武十八年(1385年)将浮桥移至今日黄河铁桥位置,至今仍有三根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矗立在铁桥南岸。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聘请德商泰来洋行在浮桥的基础上建造了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铁结构桥。铁桥长233.33米、宽7.5米,有四墩五孔,桥面为加厚的铁托板条,建桥所用的木板、砂石等材料全部由海外进口,耗银30多万两。清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铁桥竣工通行,初名叫“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改为“中山桥”。
兰州黄河铁桥的兴建历史堪称创举。铁桥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叶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黄河铁桥的建设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黄河铁桥的建设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铁桥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曾被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赞为“天下神桥此第一”。 黄河水车 丝路悠悠,传承了文明;黄河滔滔,孕育了华夏。他们相交在一点,诞生了一座城市,这就是兰州。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依河而居,繁衍生息。兰州水车便是古老黄河的提灌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水车巧取黄河之水,灌溉农田,为黄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这座城市日渐繁华。 兰州水车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第一轮水车在兰州广武门外黄河北岸制作成功。历经四百余年,段续所创水车日臻完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至1952年,据记载有252轮水车林立黄河两岸,流水欢歌不绝于耳,蔚为壮观,由此,兰州被誉为"水车之都"。 如今,作为灌溉工具的黄河水车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水车雄姿依然是黄河文化的重要部分。兰州水车博览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兰州水车博览园以12轮黄河大水车为主景,荟萃中外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水车数十轮,是目前世界上水车品种、数量最多的主题公园。 2005年9月22日,国家邮政局在兰州水车博览园举行中国·荷兰“水车与风车”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兰州黄河水车以其古朴宏大的特点在国内各种各样的水车中备受推崇,被确定为“中国水车”邮票图案,入选邮票的水车原始图案为兰州市西固区新城镇下川的黄河水车。古老的黄河水车荣登国家名片,把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展现给世人。 2012年8月1日,甘肃邮政启用了一批风景戳,其中一枚就是甘肃兰州水车博览园,水车欢歌,流向远方。
http://s13/mw690/001t0rbSzy6PcHQtUbG2c&690
2014年10月18日,以“回报母亲,保卫黄河”为主题的黄河集邮研究会在山东黄河入海口东营成立,兰州黄河分会也藉此成立。在这里用我一个邮友的诗来做结尾,“母亲河上百年桥,见惯滔滔身姿娇,悠悠水车添情调,两岸儿女传欢笑。” |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