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的邮局

(2012-02-14 17:08:31)
标签:

杂谈

春节前,我的朋友从大连寄给我的贺年卡,我节前没有收到,节后上班第一周也没有收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终于收到了这份新春祝福,亲眼见证了姗姗而来的优雅。朋友纳闷怎么会走这么长时间呢?我倒觉得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适逢其时,元宵节也算春节呀。贺卡大概也被春运大潮裹挟去过年了,不知道从东北到西北经历了怎样奇特的历程?从旧年直走到新年,也算是一个圆满的旅程。

很多年不和邮局打交道了,不需要再去邮局汇款,也不需要去邮局寄信。现在大家一说到“邮箱”,多半是指EMAIL的网址,而不是街头已经缩得难觅踪影的绿色邮筒。因为收集明信片的缘故,我又和邮局频繁接触,感受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

朋友从成都寄出的明信片用了一周左右时间,而从九寨沟寄出的明信片,同样是在四川,却用了三周时间,也许是留恋九寨沟美景,迟迟不肯出山?元旦之前同学从扬州寄来的明信片只用了三天就到达,平信的价钱享受了特快专递的服务,直呼惊喜。朋友从瑞士寄出的明信片十天后按预期收到,这速度简直让我不敢相信,恍惚觉得真是地球一家。但同事从南非寄出的明信片,到达我手里用了一个月零两天,这才知道原来非洲真的很遥远。让我奇怪的是澳洲朋友同时寄给我和上海同学的圣诞明信片,到达上海时正赶上了平安夜的祝福,迟迟到达我这里,刚刚赶上新年的钟声。也许圣诞老人的鹿车是被上海滩的繁华迷了眼不愿西行吧。朋友感叹幸亏除了祝福圣诞快乐还顺带祝福了新年快乐呢。

感觉有时候那些明信片是乘着飞机或者高铁而来,有时候似乎像是跟随远古的马帮或驼队而来。

邮递速度,也许存在“不可抗力”,我不可能明白就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需要经过多少周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耐心等待就是了,长长短短的期待之后,捧在手里的那一份份美景和祝福同样珍贵。

明信片的到达邮戳,却是另一个让我百思不解的事。邮戳要标明邮件寄出和收到的时间地点,除了具有时间管理功能,作为查询依据,也是邮件收藏的必备项目。我收到的第一张来自境外的明信片是前年姐姐去台湾旅游时寄出的,特意挑选了台北故宫藏品北宋孩儿枕的明信片,背面有台北士林官邸的邮戳。想想越过一弯浅浅海峡的明信片是多么来之不易,如果有一个我们当地的到达邮戳,不是更有意义吗?奇怪的是我遍寻背面,没有到达邮戳的影子,翻过来终于在正面画片上看到半个模糊的油墨圆圈。邮戳盖在油光纸的画片上早已被蹭掉了,既起不到邮戳的作用,又破坏了正面画片的美感,不知道邮局为什么会这么操作呢?我后来收到的明信片全是这样的印痕,那也许是统一规定?我不得不把我收到的明信片拿到附近邮局,请人家在背面再加盖一枚邮戳,和发出地的邮戳做一个呼应。顺便拜托人家以后不要那么盖行吗?不过我也知道人微言轻的。

到达地的邮戳羞于留下痕迹让我不解,我寄给上海朋友的贺卡多盖了一个江苏邮戳,更成了不解之谜。那份贺卡在路上逗留的时间有点过于长,以至于我想朋友大概早就收到了,一份小贺卡也不需要再通报我。半个多月之后,朋友说收到我从兰州寄出的贺卡,奇怪信封上除了有兰州和上海的邮戳,还加盖了昆山的邮戳。我曾经以为著名的周庄归上海所辖,去了哪里才知道归江苏昆山,不过是和上海离得近而已。昆山是昆山,上海是上海,井水不犯河水,昆山邮局怎么会伸手去管上海的事呢?这算不算第三者插足?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得而知。庆幸我的祝福虽然经历了神秘的辗转,总算迷途知返到了目的地。

小小邮局还有让我无法理解的事。春节之前去邮局给国外朋友寄贺卡,工作人员先是称了重量,又走出柜台和我一起查看了墙上的国际邮件收费标准,看来是很少遇见国际业务。我迫不及待地递进去钱,却被告知他们这个小邮局不能接收国际邮件,必须去邮电大楼营业部。耳朵不好误事啊,我不知道为什么不行,明明墙上有国际邮件收费标准,那就是具有这个服务功能。何况我们这是省会城市的邮局啊,不是穷乡僻壤的邮局,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寄个国际邮件是天方夜谭的事吗?我好说歹说,一个年级大点的工作人员看我实在不便,答应接下。我谢天谢地留下贺卡,把我的一片心意托付给他们。过了几天我又想给另外一个国外同学寄份贺卡,可惜这次我一进去殷勤地递进钱和贺卡,还没等满脸陪笑说“谢谢”,就被他们摇头拒绝。这次是再不能通融了,必须去营业部办理。为什么呢?规矩到底是怎么定的呢?

我很想不明白,我们的邮局是不是也喊过“与时俱进”或者“科学发展”的口号,即使不提“跨越式发展”,那也不应该自甘沉沦,成为被历史遗忘的角落吧?



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元宵节流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