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忆拾趣
记得在我上中学后,大院里的许多孩子都开始学乐器或学绘画,学画的多,学乐器的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院里搞电影美术的叔叔多,学画近水楼台,师傅易找。
那时候学画是一种风气,为什么学,学成做什么很少有人考虑。由于学校里的学习压力几乎没有多少,所以,到中学时,大家在丢弃了小学时的疯玩后,都开始人模狗样地装起了高雅。
那时学画成本很低,求师于一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专业画师,一不用花钱,二不用送礼,都在一个筒子楼里洗衣做饭,教孩子们绘画就如同随手往菜里撒一勺味精,非常简单和容易。在大院学画的孩子中,我应该是最笨的那一类,画石膏静物,我心静不下来,练写生,我的手总抖。我最喜欢的是照着小人书画三国里的人物,但是画功同样是最差的。后来,我在学画的同时,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乐器和学作曲方面,目的很明确,毕业后考文艺兵,躲避下乡插队。
我现在家里还有几张那时画的水彩画,水平虽然很差,但每每看时,中学时代的情景就会重浮眼前。
今年春节前,几个30年未见的中学同学在网上找到我,并在我的博客上留言希望大家聚一次,说实话,当见面时,我一点也认不出他们谁是谁。
在这几个同学中,有一位叫于同庆的同班同学现在已经成了功底很厚的画者,而他的弟弟于同新不但是画者,而且还是我弟弟的同班同学。他们兄弟俩,一个擅长画马和山水画,一个擅长刻字和书法,春节期间去于同新的家,其家里的书柜中竟存放着上万块宝石和篆刻作品。
今天的孩子比我们那时辛苦很多,不论学画还是学乐器,都是被家长逼着去学、去做,尽管有最好的学校、专业的老师,昂贵的学习条件,但自由空间很少,许多的家长其实很愚昧,他们不懂得学任何艺术的最重要前提是对学习者自由空间的营造与放大。
在一个时代得不到的,会在另一个时代补全,而被补全的时代,又丢失了故有时代的味道,社会就是如此发展和演进的。
老同学于同庆的作品
http://180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31/11/23/11fd4555d07g214.jpg
http://187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31/11/23/11fd46505ebg215.jpg
http://180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31/11/24/11fd456baa8g214.jpg
于同新的作品
http://185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31/11/25/11fd46b9e26g213.jpg
http://182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31/11/26/11fd46bda24g213.jpg
http://182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31/11/27/11fd46d5aa1g213.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