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考评中国3G的“战略态度”

(2009-01-06 02:37:00)
标签:

杂谈

 

2009年,考评中国3G的“战略态度”

        这些天接到许多电话,都是问我对3G发牌的看法。对于大家的问题我都委婉的拒绝了,这并不是我要拿架子,而是我确实没有想清楚。

        今天晚上与一位业界好友在电话里聊了很长时间,谈的仍与3G有关。其实此时此刻,我更关心的以下的问题:

        第一,是关于发展3G的战略态度。用“态度”两个字看上去有些别扭,但又实在没有别的词可用。为什么这样讲,是因为在元旦前曾流传这样一个消息:“10位元老级电信专家给中央写信,谏言国家对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发放TD牌照,以此推动TD的发展。”我听到这条消息后就知道这又是一个假信息,但是,为什么这样的假信息会流传,而且几位在电信界一言九鼎级的专家也来向我核实消息的真假,这就足以说明在3G发牌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态度”问题,这个态度用大白话讲,就是“爱国、真爱国、拿爱国说事、没搞懂什么是爱国而爱国,再者,就是碍事。”我想,不同的态度,对于理解中国3G的发展战略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而这样的结论导致思想的混乱无序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当然,这也是我不愿意接受电视台和报刊媒体采访的原因之一。

        第二,为什么三种3G标准同时发放,综合效果最显著。过去,用单纯的技术论证、产业论证、经济比较论证、国家利益论证,包括“爱国心式的论证”及其“卖国贼式的论证”均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可。这次全球的经济危机,以及大国与弱国的博弈,似乎已经使我们中的许多人有所醒悟,但醒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时刻还是要“就事论事”(我认为用就事论是会更准确一些)。比如,只发展TD,中国的3G就安全吗?只发展TD,中国就拥有国际话语权吗?只发展TD,就能拯救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吗?3G的三个标准同时使用,而不仅仅使用TD,中国的市场结构就会被颠覆吗?三种标准同时使用,TD就会死亡吗?如果只发TD,TD就不会死亡吗?如果三个标准有效竞争,TD就会衰竭吗?

        我想,在这样一个群舌混战的时刻,认真考虑一下经济学最简单的一个词“交易”,或许问题能变得简单许多,因为任何的交易都是要有参照物的,任何的交易都存在交易费用和交易成本(包括政治、经济、技术、战略、竞争、市场等诸多因素的成本),在计算单一交易成本的时候,必然引发口水大战,而计算社会经济综合成本的时候,结论就完全不同了。我还没有综合性的结论,但可以举出两个截然相反的例子:“中国的家电行业,全面开放,在国外技术、资本大举进入10年后,形成了完全属于中国自己的家电产业”(这经常被主张开放的专家们作为产业开放不会威胁中国利益的案例);再一个是:“中国的汽车工业,自2000年后,也进入了近乎于全面的开放和充分竞争,但结果是,至今核心技术无法掌控,战略性的装备工业安全受到破坏‘(这经常被主张限制开放和强化产业安全的专家作为案例)。

        而事实上,上面的两个案例,一个属于在工业化中期时代的产物和结果,另一个属于后工业时代的产物,两个案例在背景和成因上是无法对比的。同样,对于3G,对于3G存在的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也不能用工业化时代的思维予以判断,3G是新经济时代或者说是信息经济时代的产物,如果我们简单地拿过去的经验说事,则无疑是让开拖拉机的去驾驶宇宙飞船。

        所以,我和大家都需要新的思维,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在3G的推进中去找答案。

        第三,经济学家们的反思。事实上,发展经济、发展民族产业,自主创新、扩大国内电信企业市场份额和能力,扩大内需,解决就业是3G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和经济评价命题,但同时,发展3G,就是要使中国的通信信息化再上一个台阶,技术等级再抬高一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在国际的地位和话语权进一步提高。其中,力争在4G时代实现与发达国家的同步甚至超前发展,是战略中的战略。这里,自主创新、技术集合、消化吸收三者的关系尤为重要。而传统的经济学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

        第四,3G采购大单的切割问题。比如:什么是3G设备、系统、终端的招标尺度?3G蛋糕切块的战略艺术是什么?切蛋糕是看眼前还是看发展?技术、市场、资本三者间平衡的筹码是什么?保守、开放、防御、出击的选择点在哪里?是不是绝大多数的订单都留给中国企业才是国家利益最大化?政府、政策、企业、市场四者的和谐问题等。

 

        2009年,3G会有许多的挑战,大家盼了多年,想了多年,辩了多年,现在,龙来找你啦,我想,我们总不会是叶公好龙吧。

        这周末,搜狐IT频道召开年会,我事前向搜狐副总裁方刚建议,搞一次新老学者的大PK,换一种方式进行思想的博弈。搜狐采纳了我的建议,这周五,这样的“新人撵旧人,后浪推前浪,老骥再伏枥,陈香醉新香“的PK将会开锣,搜狐请到的老骥们将包括吕廷杰率队一批著名电信专家,请到的后浪们据说各个具有赵子龙长板坡救少主的气势。我有幸做这次PK大辩论的主持人。

        我想,我会把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在这次以“金融危机下,IT两代人各领风骚”的PK中舒展开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