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修正与回归
岁末,冬至,冰寒、酷风。
2008年就要结束了。
昨天,完成了这一年里计划中的最后一件工作,轻松下来。晚上,和太太找到一家叫“中国创意”的餐馆很轻松地吃了一顿浪漫的晚餐,但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我们俩浪漫,而是这家餐馆的装饰、灯光、环境和菜肴很浪漫。
准备休假了,希望一直休息到春节后,为别人付出了一年,剩下的时间该给自己和家人了。
静下来的时候会想一些闲事,比如,我在清华讲课时常让学员们思考和回答“我是谁?”关于这个命题还是我1999年在中山大学讲课时设计的,后来我写了一篇专题文章,登在《大经贸》月刊上,此后,有很多人沿用了我的这个命题。
我已无法统计我究竟向多少个学生问过这个话题,但至今尚无一人能回答清楚。我想,人的困惑、茫然大多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是谁,自己为什么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其实我也没有找到自己是谁?在没有找到自己是谁之前,每日的自我回归或许是一种“修正”。
在2008年绝大多数的日子里,我早晨去上班、开会、去医院、去机场、去讲课,我都会在行车中放一首曲子: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我第一次听这首协奏曲是在18岁前,用老式唱机放着胶木细纹唱片听的,很陶醉,很畅想,加上对雨果、海涅、莱蒙托夫、普希金等名家诗歌的迷恋,几乎是构成了那个时期的人生价值和自我表现存在的环境。
现在我总在想,18岁以前,人的自我就已铸成了,以后的生活以及所有的变化,不过是自我的一次次偏离。所以,人是需要在特定的时段进行自我修正,或者说是一次次的自我存在的还原,尽管这种修正和还原对社会、对周边的人几乎不存在任何意义和价值,甚至对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也没有任何的真实作用,但它还是需要的,因为它就如同潜水中的人,使你最后时刻唯一能感受到的生命气息。
于是,我不仅在每天的早晨在车里放的第一首曲子是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而且每天下班回家在路上放的仍然是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如此,即便这一天你过的很平静、很疯狂、很成就、很平庸,也不论你遇到多大的惊天动地的事情,也不论你是在疾病和痛苦中怎样地挣扎,听到这首协奏曲,就可以修正和回归到每天早晨的感觉,可以回到那个飘然和不现实的自我之中,回到自己价值的起点。
修正和回归很重要。
在2008年就要结束的时候,在经历了2008年发生的诸多事件之后,让我们大家一起修正和回归吧,那怕只是短暂的,也将使许多无意义和痛苦的事情变的平和和有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