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承德
上一次来承德还是在1986年,那时我还在北京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工作,受北京市政府总体规划部委托,对北京及周边地区城市带发展进行专门研究,为此,1985-1986年间,我大概跑遍了京畿地区,包括:保定、石家庄、张家口、包头、呼市、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三河、涿州、廊坊等地。
那时,建设部、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的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京畿地区发展理论,核心是从京津唐产业布局的优化,再拓展到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进一步放射到大北京圈的规划,范围包括我上面提到的那十多个城市,而北京大学提出的串珠式理论,认为北京经济圈应是从北京向北发展,如穿糖葫芦式地将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沿铁路线和未来的高速公路连为一体,使北京真正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
北京的所有方案均遭到天津的轰击。天津坚持认为天津才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商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北京只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天津的诉求包括要求北京将重化工业牵出,消减庞大低效的机械工业,因为京津产业结构累同,共同发展重化工业,是不适宜华北地区缺水少电格局的。还有许多专家以美国华盛顿与纽约城市功能的划分作为否定北京建经济中心的佐证。
事实上,在最新的中央和国务院批复中,北京的定位依然是中国的首都、中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而正在崛起的天津被定位在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位置上。
北京想当经济中心,无非是一个钱字,北京担心诸如首钢、燕山石化这样的大公司迁走后,北京财政没钱花。于是,北京又以讨价还价的方式向中央提出:北京不作经济中心可以,但要建立首都财政,也就是说,今后北京的发展和建设,要中央埋单。
尽管首都财政中央没有任何回复,但1990年的亚运会、2008年奥运会、新首都机场、跨国公司总部基地、复兴门金融街等特大项目,实际使北京已充分享受到国家出资、北京获益的首都财政实惠。难怪外省市都抱怨北京办奥运,花的是全国人民向中央交的税钱。
本来想写承德,不知不觉竟扯远了,远到了关心国家大事,说好听点是职业病;说不好听,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第一次来承德是在冬季,山脊上还盖着雪,寺庙的顶上落满了乌鸦,河对面的棒锤山很孤单地遥对着市区,整个城市被钢厂喷放的灰色粉尘笼罩着,有一种压抑的美。外八庙来参观的人不多,城市的人口也少,没有几座现代建筑,满清市井文化的痕迹依稀可见。
那时,还没有京承高速公路,从北京到承德,路途不到180公里,但山路崎岖,道路险恶,常会发生车翻沟崖、车毁人亡的事。
所以这次我不敢坐汽车,老老实实买了张火车票。
沿铁路两边的情景很让人心寒,20年过去了,但出了古北口进入河北界后,山区农民的生活依然非常贫困,破旧低矮的农户房处处可见,除了采石挖灰,山里的非农产业粗放落后。
晚上吃饭时,听一位丰宁的老板讲,现在的山区,不要说搞工业,就是生活用水都没有保障,过春节时,村民排着长队等着接下饺子的水。平日,洗菜后的水洗手洗脸,然后再拿去喂猪。没水少电,根本就不可能发展农村工业。
不说了,再说,就要谈到“三农”大事了。
但还要补充一句,这次来才知道,北京的生活用水,有一路是从承德引过去的。前一段,北京一个文艺团体来承德演出,当地的一个小孩子牵着一只羊走上舞台,对演员们讲:你们在北京能喝到干净的水,是因为我们放羊时,不让羊喝河水,而是给它们喝涝地里的坑水。只可惜北京来的这些演员除了一个劲地说谢谢,竟没人知道承德市政府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幕煽情戏给北京人看。
明天讲课,下午去避暑山庄拍些照片贴给大家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