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华为公司的调研与分析(五)--华为走向国际化将跨越的障碍

(2006-07-05 09:32:00)
标签:

杂谈

尽管华为已取得巨大成绩,但在创建国际化公司和“走出去”的进程中,华为正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许多创业时的优势正在成为劣势,甚至是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和瓶颈。因此,华为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正视以下问题。

(一) 体制障碍
2005年初,不论电信设备制造商还是运营商,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正在成为各公司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走出去”既是公司战略,更是国家战略。但是,就目前具体情况看,华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仍面对以下体制性障碍:
第一,国家对电信公司“走出去”缺少明确的、系统化的推动政策和切实有效的鼓励手段,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和国际市场的法律支持。中国公司在海外的运作基本还是凭借低价战略和各自为战的方式。
第二,对华为公司而言,因为在海外拓宽资本渠道上,国家所制定的境外融资审批与推进政策,在国有公司与民营公司间,所获得的支持度存有差距。由此,华为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融资成本会高于国有公司。
第三,要拓展国际市场,华为就必须在稳定发展主业的同时,寻求多元化发展。目前,虽然国务院已出台了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但是,对于华为期望战略性投资的新领域,进入门坎仍然很高,政策的开放尚不能消除传统利益部门对非公有经济进入垄断性产业的抵制(如服务产品市场)。

(二) 市场障碍
对华为公司而言,恶劣的市场环境将可能引发公司严重的经营危机。
第一,国内设备制造商恶性的价格战已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一线价格加上客户索要回扣或搭送产品后,售价已低于成本价,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而不买则又失去客户。
第二,购货方信用不断下降,拖欠货款日趋严重,据我们初步调研分析,几大设备制造商累计被拖欠货款平均在30-50亿元人民币,而华为虽然依靠买方贷款减少了部分欠款压力,但估计被托欠货款仍在20亿元以上,其中部分将成为坏账或死账。
对拖欠款,华为采取了以现金流压成本,实施买放信贷,当场不收钱就不签合同,或把贷款责任压给买方,依靠华为整体实力引入第三方贷款,并成立制度化的追款小组等,由此,回款率已平均达到80%以上,目前,一年期坏死帐占2%,二年期1%。
第三,信贷危机可能引发华为的资金风险。2004年华为的资产负债率约为55%。虽然当前华为在各银行有良好的信誉度,贷款障碍也不多,但这是基于金融机构看好华为中长期的发展前景,同时,政府对华为的支持,也增强了金融部门对华为短期获利能力的信心。但是,受价格战和拖欠款影响,华为面对高负债和与销售额不对称的现金流影响,一但市场发生波动,资本链均可出现断裂,如届时银行加大索债,华为将难以应对。
第四,商业银行改制和上市后,投资人对银行的信贷业务将提出问责,而银行业务透明度的提高,将使华为在银行的负债更多地显露在投资人和合作者面前,这对存在债务压力的华为公司,将是巨大的潜在危机。
对于上述市场性危机,华为应尽可能做好防范准备。首先,一但危机出现,政府将无力搭救,在制度上也不能搭救;其二,现在决策部门尚无有效手段制定相关法规来制止市场的恶性价格战;其三,按照WTO要求,中国设备厂商的出口产品,因非正常压价竞争,随时有可能受到第三国的制裁,由此,导致出口厂商巨额亏损,四川长虹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三) 知识产权障碍
华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纠纷。由于我国在知识产权使用、保护及对国内公司的法律支持上仍缺少系统的规则,实施“走出去”的公司在海外随时都可能受到第三国市场的技术歧视、排斥及知识产权问题的纠缠。在我国享有WTO后保护期阶段,这类问题还有规避的手段,但后保护期(2007年以后)结束后,发达国家将会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借口,全力阻止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入海外的通道。特别是对于像华为这样的公司,竞争性产品中专利技术交叉使用、互为授权的比重很大,公司对知识产权的界定与国家参与的知识产权政策必须同步,否则,单一公司很难抗拒发达国家所设置的各种障碍。
中国政府的国际战略相对于发达国家仍处在落后状态。美国有兰德公司专家团,帮助政府制定国家战略和美国公司的国际战略。中国只有宏观经济战略,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专门研究很弱。如美国有企业的全球战略。中国只是停留在全球的贸易战略,而没有全球企业战略、资本战略、跨国信贷战略。国家战略落后于企业。此外,美国、日本均有针对公司“走出去”的专门贷款(或专款),中国政府至今尚无具体的支持方式。

(四) 公司治理结构障碍
华为创业阶段及在国内高速发展时期所形成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已明显不适合国际化战略的要求。
其一,不透明的股权结构将使华为在国际市场的信用下降,外部资本的进入缺少安全性,由此阻塞华为在大规模竞争中的资本渠道;
其二,缺少符合国际化公司所必需的董事会设置,将使华为公司的技术决策、市场决策、管理决策三者间的衔接失衡,国际市场的竞争成本将由此远远大于竞争对手。
其三,过度分散的股权将成为华为上市后最大的隐患,既便华为采取分拆上市,或以质优资产组建新公司上市,实现机构控股,但内部关联交易的不透明仍会使战略投资人缺少对华为的信心,而资本市场的投机机构也会因此依靠多种控制华为正常股价的手段,左右着华为在资本市场的形象。
其四,“任正非公司”造就了华为,但任正非思想在后任正非时代的公司管理体系中,将面临既定思想的不可替代、不可复制性。任正非虽然多次强调培养接班人的原则,但目前的决策制度不改,华为将会像中国许多公司一样,变成不可能产生真正接班人的公司。

分析报告的其他部分:

写在调查报告之前的话——致各位读者

一、华为 走在国际化前沿的中国公司

二、华为特质

三、对华为国际化战略的分析

四、对比分析

五、华为走向国际化将跨越的障碍

六、结束语:华为如何成为跨国公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