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翠 书声朗
(2014-08-15 23:56:20)
标签:
教育高级中学科研学习指导研究课叶叶集 |
分类: 朝花夕拾 |
湖山翠
——读梁步升校长《远去的书声》有感
重逢曾老师和梁校长在年初4月23日,那一天是世界读书日。曾老师推开门的那一刻,梁校长在朝窗的桌边读书,客厅的墙壁上挂着几幅亲人的照片。两位师长慈和怡然,让人如沐春风,我不禁想到子孙满堂、琴瑟和鸣,这应该是知识分子晚年最幸福的图景吧。
曾老师是我初中的英语老师,她面容白皙、脸上漾着淡淡的红晕,不知为什么,第一次见到老师时我就觉得老师很像母亲,我当即写出了一手印刷体字母,并且成为了英语课代表。曾老师的教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设计了课前五分钟的口语表达,这五分钟的训练后来让我在高中大学时代的英语角始终保持一份开口说话的自信,在高中黑暗的求学路上,它更是一盏温暖的永不暗淡的灯,参加工作以后,不熟悉的同学都以为我是教英语的。
那个时候,老师对我们真的像家长一样。有时,周末,老师会请我们几个同学上她家里去帮忙评改卷子。老师的家在葫芦山麓西湖岸边,在高级中学的老师宿舍楼里。那时,我们只知道老师的先生是高级中学的老师,教数学。后来,我成了这所学校的学生。校长的姓比较特别,姓“梁”,与我母亲一样,这个姓在潮州是比较少的,因而多了一份亲切。事实上,我哥哥与曾老师的大女儿,我与曾老师的小女儿都曾同窗,校长与我母亲更在一些会议上共事过。我考上大学之后,有一次,母亲带我去拜访两位老师,不遇。这样,就过了很多年。直至年初,恰逢老师回国小住,才有幸拜访。
时光仿佛流转,梁校长听说我教语文,告诉我曾老师以前是教语文的,英语科缺老师才“半路出家”,“曾老师文采很好的!”真的很惊讶,语文老师教英语竟然能教得这么好!我们女生一直暗地里谈论的老师的褐色西装,也知道了出处。小时候,我觉得两位老师的身上有与众不同的风度,他们明朗热情,不沉重,不委顿,直到假期读完梁校长的书《远去的书声》才懂得这份修养的由来。
读《远去的书声》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个人的人生历程与时代是血脉相连的。人,在时代的河里随遇而安,乐观生活,充实生活,当命运因为社会的需要把人送到某个位置时,他要尽最大努力扶助他人,在成就他方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梁校长的书里有一篇非常规范的文章介绍了校长的经历和成就,我这一篇就只谈谈感想吧。
读完全书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梁校长如何抓高考,而是在梁校长的人生中,音乐和才艺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一直非常仰慕旧式教育对学生才艺的重视,或者说,在慢节奏的旧时代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聪明去学习器乐、歌唱和舞蹈。梁校长在初中时代学习了笛子、高中学习八弦琴、小提琴,大二的时候用了9元购买了一把八弦琴,开始拥有自己的乐器。梁校长说“音乐的熏陶使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音乐伴随校长度过了大学时代漫长的医疗时光,音乐更让他结识了一生的知己曾老师,如今,音乐更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快乐充实,他们在大洋彼岸参加“黄河艺术团”“银光老人协会”,既活跃生活,又弘扬文化,促进海峡两岸海外华人的关系。
在人的成长历程中,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有时,可能反而是更有用的。我记住高中时代,在高考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们仍可以到图书馆的首层音乐室上课,我们仍可以用自己的借书卡借阅图书,甚至,高一的时候,还开了一门叫《BASIC》的课程,这跟高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课程的齐备对人的成长大有益处。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会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
在梁校长的书中,有一个片段反思了高考竞争带来的困扰,文中说“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一味鼓吹竞争,势必削弱或忽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部分学生自私自利的意识膨胀,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美德得不到发扬。”在梁校长正式担任正校长之后,他重视乡土文艺在校园中的传播,把落实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艺术活动。这样的活动,既调剂生活又增强师生凝聚力,使高级中学师生在紧张的备考之旅中,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意气风发,展翅扬帆直济沧海。
梁校长在1977年找回了自己的教学事业,并在1984年直接由一名教师提拔担任潮州高级中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当时局领导提出这样的希望:“一年生,二年熟,三年出经验,四年创特色,把学校办好,办出特色。”谁知,1985年高考,高级中学就改写了历史,入围人数由1984年的69人,上升到121人,1988年,入围人数352人,比87年增加137人,中层生70%以上入围,除理科第一名外,囊括了全市文科、英语科、体育科等科类的第一二名和理科第二名。1997年高考,录取415人,应届生上省线294人,占全市四分之一,入学时的27名择校生进入前三批围数。这个时候,梁校长担任正校长两年,而即使在高级中学的园地里勤恳耕耘多年、主管教学多年,梁校长还是在1998年才提出办学目标:“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我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重点高中”,他的理念,直到今天,很多学校还在这样提。
以科研为先导,是高级中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1999年,梁校长就被评选为省特级教师。细读高考备考这个部分,可以看到“学习指导研究课”的开设、分层教学的实施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前者“跳出来”,强调方法,使学生不陷于题海混战,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后者使基础稍稍差的学生不会被拖着跑,乱了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择校生给学校升学率带来的担忧。学习指导研究课的起点是1986年面向学生的讲座《如何培养意志和毅力》,再后来的很多场合,梁校长都一再强调非智力因素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加强学习指导”的教改试验,在培养尖子同时成就了勇于试验的青年教师,也逐渐成为学校的办学品牌。
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强调的“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不耽于繁杂的教育教学事务,能够站在较高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看到教学的本质不是简单地塞知识,而是要从根本上去扶助和点拨。
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使梁校长在教学的领域里成就斐然。担任正校长之后,他主持全面并分管后勤,教师职称评定、分房、学校硬件建设、招生人事纷扰、与西湖公园的用地纠纷,协调拆迁教师楼问题……每一项都是挑战,校长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灵活的管理协调能力妥善地处理好。1999年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建校四十五周年,校长更大力推进建设校友会,举办校友艺术作品展,汇聚资源,扩大影响,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在某个程度上,是由他的影响力决定的吧。一位成功的校长,功在当时,利及几代,惠及一方水土。梁校长在《远去的书声》前言写道,写回忆录的初衷是想让后代子孙明白祖辈的生活,想给后辈同行或年轻家长提供一点借鉴。就这一点来讲,书声没有远去,它还回荡在美丽的葫芦山麓西湖岸边。我作为一个老师、一个母亲,在这个夏天,仰望了一位前辈的历程,懂得个人人格涵养的修为、影响力的发展,有容乃大,百川汇海。人生,可以厚实而丰富,可以精进而愉快。我愿意像师长一样认真生活、教书育人。
时过立秋,秋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祝愿大洋彼岸的老师安康怡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