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岁月静好


标签:
三毛杏花桥楷体gb2312万水千山走遍叶叶集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但使岁月静好
冬深了,刚沏好的茶,一会儿,就冷了。
站着等一壶水开,墙角的灯,空冷的杯,氤氲的水汽……这样的情景,仿佛十分熟悉,一如时光河流上的鳞状波纹曾经闪现。
傍晚时分,撒了一阵零星的雨,长街,渐渐濡湿了。晚饭后出去,发觉清劲的风已经让街面干了不少。停车场的门口,一个保安穿着单薄的衣服在玩手机。估计是新来的,还不晓得晚来多寒。这个小区这段时间常换保安,那些人,我没有一个认识了。我们刚到这里时,保安人员好些是开朗的年轻人,和住户都比较熟,我儿子常和他们玩儿。后来,那批人都到深圳去了。算一算,也好些年了。
时光,总让我们蓦然惊讶它的飞逝。黄昏在微博上看到,台湾作家三毛去世已经20年了。20年前的今天,她用一条丝袜结束了自己的人生,48岁。我想起了刚才在街上看到的一个老人,笨重的身体,苍白的头发,踽踽独行。她慢慢踱着,在很冷的风中踱着……我想起了桥头伯公庙里旺盛的香火,祈福的人们……
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人生都有祈愿、欲求和召唤吧。有所愿,然后去实现它,奔奔波波,操操劳劳,这一辈子也就这样过去了。既是给自己挂一根萝卜,又算是对世人有所交代。
如三毛所说,飞蛾在扑火时,一定是快乐。在她决定离开的那段时间,她眼前的灯肯定渐渐熄灭着,而她无力去召唤力量来点亮。人生,关键处,只是一念。一念之前,悬崖硝壁;一念之后,一马平川。以48岁的生命,离开大家,肯定是有不堪忍受的沉重和疼痛。一个不断逃避、不断追寻又力求不断超越的人生,是很累的。当她很累的时候,她就选择回去了——回去,睡在大地的沉实坦荡的怀里,一如一个没有思想的婴儿。思想甚至是感情,很多时候,是痛苦的温床。三毛的所有作品,可能我都有读过,印象最深的是《雨季不再来》《万水千山走遍》,前者有一种青涩的迷惘,后者有青绿色的狂风,那种撕裂、斩断的悲怆弥漫在天地之间。
很多时候,我都下意识地不去想生与死。死,让我感到凄然戚然。而,这个寒冷的冬天,我听到了一些老人很难熬过的消息;这过去的几年,许多曾经给我们60后、70后精神指引的作家离开了,很多激情澎湃的梦想委顿了,很多信念动摇了……由心到身,我们也开始老了,最终慢慢停下了前行的脚步。
三毛说,人生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痛快”“快乐”“快活”“欢快”“轻快”,似乎只有“快”,只有速度和力度,才能让人“活”的愉悦。我无能追求痛快活着的理想。我只想在这样一座靠海的城市,安静缓慢地行走着,关心街角那几株终年不败的羊蹄角,偶尔抬头追随海鸟飞翔的羽翼。带一壶茶去上课,呷着甘洌的茶水保持锐利的清醒,而后混混沌沌过日子。
记得那一个艳阳高照的下午,我路过杏花桥,从车窗望出去,看到了我婆婆——她仍旧身板笔挺,灿烂地笑着,大步走着,很精神。我拍着车窗,差点叫出声来,一念闪过告知我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那时,我第一次感到活着是一种真实具体的存在,离开了,就是永远消失。不管生命曾经多么好,多么美丽。
如果连生命都不能挽留,还有什么,能护在手中?
前两天回家,父亲给了我一个优盘,里面装了几部新电影。今天,期末质检开始了。轻松的生活适合保养生命。
冬深了,夜冷了,抱被子看电影去了。
三毛:
有一个字,我从不曾说出,不是因为它沉重,而是害怕它汹涌……
有一段时光,我从未曾忘怀,不是因为舍不得,而是刻的实在太深太深……
有一个名字,我只在心里呼唤,不是怕被人听见,而是怕被风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