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对“撒谎作文”这种提法

标签:
撒谎作文教育作文文学创作提法语文教师成都写作教学叶叶集 |
分类: 林老师讲作文 |
我反对“撒谎作文”这种提法
最近一段时间,广大网民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投票活动,我常常揣度我们诚信度高达100%的神圣的一票能给哪些专家哪些团体提供研究的素材,我们的好恶取向能将什么导向哪里。这两天,终于给我看到5月11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里,83.3%的人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曾编过作文,43.1%的人认为“语文老师”该对“撒谎作文”负责。另外《成都商报》报道,成都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中,班上40多个孩子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26个同学承认自己是瞎编的。这两项调查再一次将语文教学推上风口浪尖。
作为一个只是在语文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十多年的教师,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才疏学浅,位卑言轻,不敢以蜉蝣之身动摇撼大树之念。但今天上午,读了众多报道之后,我还是想把我的疑惑和思考放到这里与各位博友交流交流——毕竟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一直都是一片大家都能指点的江山。
首先,我们讨论一下作文是否一定要“真实”。按照报道中的说法,“真实”应该指的是材料基本与生活一致,有真情实感。
说句实话,当我看到有人生成了一个叫做“撒谎作文”的特定称谓时,我是有点惊讶的。我怀疑自己教了十几年语文甚至连作文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打开百度搜索了“作文”,百度显示“作文(composition)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此解释没有言及材料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我又搜索了“文学创作”,百度显示:指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的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
大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文学创作是一个加工改造的复杂精妙的活儿,鲁迅先生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秘诀就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所以都不会傻乎乎地追问“里面那个‘我’是不是您?”更不敢随便说作家们“撒谎”——虽然,按照有些人的思维,也可以这么说。
那么,学生的写作练习与文学创作是什么关系呢?年少时的写作能不能当做是文学创作的起步来看待?学生是不是一定只能写他们真实的生活状况?不做问卷的话,阅卷教师不认识学生的话,谁能够考究学生作文的东西是不是他们经历过的?如果考察“真实”途径不够科学、不可操作的话,那就不能将“真实”作为衡量作文的标准。中青报说有61.2%的人建议改变作文的评分标准,以真实作为最重要标准。我觉得很不靠谱。
成都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情况只是个例,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只能说明他们的语文教师很烂。如果不是教师自己做了引导,或者是课堂作文期间秩序失控,学生互通有无的话,一般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而且,这位语文教师应该从来没有告诉过学生优秀作文的价值是什么。
其次,我们谈一谈中小学生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目前城市中学生的生活非常单调、郁闷。提供一份我市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息时间:早上七点二十分到校,中午十一点四十分放学,下午二点二十分到校,五点零五分放学(部分年级上第四节至六点),晚上每个主科的作业不少于半个钟头。周六照常。周日写作业,或是上网放松,绝大多数人不与家长出门。那些寄宿学校的学生,生活节奏怎样可想而知。他们大多视野很狭窄,也没有很多时间和心情去感受、体会、了悟世情。现有的教育体制、沉重的升学压力,请专家先解决了,再来要求学生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东西吧。
而且,学生生活中很多真实的东西是不可以写进考场作文里面的。无数事实告诉他们“讲真话、诉真情”很没可读性、很危险,还是歌颂真善美来得稳妥些。当然,歌颂真善美本来就是文学创作的宗旨。
清华大学哲学系肖鹰教授指出“作文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把诚实、诚信作为社会教育的起点,而把作文变成一个技巧和工具。”我想说,目前中国中小学生的作文教育绝大程度上是由教师承担的,也就是学校教育在承担,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还真的多在强调技巧和能力,根本没有提及“诚实”和“诚信”。这里存在两个问题: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未能协调;教师、学校的作为只能屈从于体制。如果想在现有的土壤里培养诚信的文风,那如同搭建空中楼阁。肖教授说 “现在中国文化、学术缺少诚信就是撒谎作文带来的后果,如果不消除撒谎作文产生的社会基础、文化土壤,将来社会就谈不上真性情、真文章。”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师没有资格为所谓的“撒谎作文”买单。
基于以上认识,我谈一下我的写作教学观念:我反对“撒谎作文”这种提法。写作,创作,都是一种调词遣句的精神活动。阅历和阅读,是写作的源头。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同样需要练习。学生可以在观察、感受、揣摩、体会、思悟生活的基础上,放飞想象,纵横联想,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改造。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情况下,学生在取材时不必只囿于自己经历过的事件和体验过的场景。他们可以把自己设想成谁谁,站在人物的角度来表现生活——只要符合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人性、人情、人品之美,应该是写人记事文章的主题。其他各类文体,主题也应端正、阳光。
不是所有的真实都是很有价值的;所有的创作都不叫“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