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月15日,我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研讨暨表彰会举行。本人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各一。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关于教师的自我培养,07年我就开始看一些文章。是个大课题,牵系很多,因而艰难前行。
从客观上讲,教师专业化过程的进修,首先是对师范教育缺陷的补给。与会教师谈到,师范教育至今倾向于专业的教学而忽视了教育教学能力和技巧的培养。我很有体会。培养中文系师范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我认为相对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实际上培养的是师范生的教材研读能力,但是,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讲,研究学生、研究如何教学生学懂语文的能力要重要得多。教育中以人为本的观念,应该从师范教育的阶段践行。现在的师范教育,质量下降。好多新教师无法写规范的教学设计,一些实习活动也是蜻蜓点水,进入另一个校门踏上讲台后,许多人手忙脚乱。其次是对在职继续教育的补给。绝大多数教师参加工作后由于职称需要所参加的大多数培训,都是缺乏专业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连续性的。又如轰轰烈烈的新课程培训,雷声大雨点小。还没来得及培训,老教师们已经不动声色地教完了一轮;还没培训完,教育界已经骂声滔滔——连培训也不用了。所以,自习,自修,是领悟教育、教学、教材真谛的有效途径。
从主观上讲,教师专业化过程的进修,是一种精神的自救,是教师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和提升。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都比较自卑,比较焦躁。成为研究型教师,能让教师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并把职业当事业对待。本人就是一个例子。
以下内容是我在某次建言献策活动中的部分内容,我真的认为,每所学校的工作作风和方法、教学经验是有必要积累下来、传承下去的。这股看不见的力量是学校的血脉。
2.加强师资培训,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成员,有经验的教师有义务和责任为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校园文化的营建贡献力量。我校有一批富有活力的青年教师,他们的教育教学教研能力有待提高,我认为学校可以设立一个师资培训部,研究教师发展的状况,及时施以有效辅导。可以组织专题培训,由有经验的教师开设讲座,具体指导;可以在科组内部开展“师带徒”活动,“一对一”追踪和扶持具体教师的成长;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如基本功竞赛、读书会、才艺展示会等才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