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试卷

(2009-05-05 22:07:38)
标签:

八年级语文第四

综合性学习

民俗文化

潮汕文化研究

潮州歌册

教育

分类: 练兵场

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一、基础(34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3分)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夜雨寄北》)

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⑶写出陆游《游山西村》中表现民风民俗的句子:                                                                        

⑷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⑸把辛弃疾《西江月》默写完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4题。(11分)

旧版潮州歌册是指清末民初,广东潮汕地区民间说唱曲艺——唱歌册活动所依据的脚本。它具有题材diǎn xíng、xíng  shì独特等特点,现可见的多为潮州坊间木刻本,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地方文献。有关旧版潮州歌册的研究,      于20世纪初,      于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又有一系列的新变。本世纪的最初几年,研究仍继续       ,并有不错的前景。

潮州歌谣俗称“歌仔”、“畲歌”或“畲歌仔”。这种歌谣以方言口头创作,长期流传,是潮汕地区沿海居民和山里畲民与中原移民的民谣,经长期融合形成的民间口头文学表现形式。潮州歌谣有罗织儿童趣语,诉说民间疾苦,表达美好愿望,歌颂正义事物,讽刺邪恶现象等内容。流传广泛的潮州古老歌谣有《天顶一只鹅》、《正月剪春萝》、《月娘月光光》等。潮州歌谣多在民间儿童口头诵唱。

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

diǎn xíng (       )       xíng  shì (      

3.根据文段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3分)

A启蒙  普遍  发展

B启蒙  普及  变革

C萌芽  普及  发展

D萌芽  发展  变化

4.使用下面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使用其中的两个。(4分)

诉说   歌颂   讽刺   流传

                                                            

                                                                

按要求完成第5-6题。(10分)

广播电视台为了促进潮州歌谣的传播,将展开“聆听童音潮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

5.请你为这次活动提3个切实可行的建议。(6分)

                                                            

                                                         

                                                                

6.有一些儿童认为“唱潮州歌谣很俗气,唱现在流行的RAP HIP-HOP(说唱音乐)更时尚”,作为初中生,你一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请你对他们说几句话,试着纠正他们的想法。(4分)

                                                                  

                                                                  

                                                                  

二、阅读(5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7-21题。

(一)(13分)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5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8.文段中表现桃花源人生活恬适的语句是:                                 

                        (4分)

9.作者所构想的蓝图在他所生活的时代能不能变成现实?你怎样看待这种理想?(4分)

答:                                                                                   

                                                                                                                                                           

                                                                

(二)(17分)

一架荼蘼满院香

汤伊梦

望着窗前那株郁郁葱葱的荼蘼和它那开得密麻麻的白色小花,奶奶昔日矮矮的身影似乎又在那儿松松土啊、剪剪枝什么的了。而那满院的荼蘼香却是现在才感觉到的。

奶奶60多岁了,儿孙满堂,正是尽享天伦的时刻,她却说闲着不干活就全身不舒服。那时家里人的工作、学习都很忙,奶奶便搬来这儿住。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时奶奶就蹑手蹑脚地起床买菜、洗米、煮饭……等到我们醒来,大部分的家务都做好了,热气腾腾的早饭也摆到了饭桌上。奶奶会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完饭去上学、上班,还不忘叮咛一句“路上小心”。而我们对此从未有过任何的感激,还常常抱怨她手脚太慢,耽误了时间。

那年夏天,奶奶不知从哪里移来一株小小的藤蔓种在院里。我们从没见过那小而阔圆的叶子,便去问奶奶。奶奶只是笑而不答,突然又很温和地说:“等枝条长粗一点,就可以搭一架秋千,要是你们累了,就可以歇歇了。”当时似乎很含糊地应了一声就回房继续苦战习题了。后来才知道那是一架荼蘼,夏末开花的。

隔年夏天,那藤蔓上果真开出了一簇簇白色的小花,藤蔓下,家人搭起了一架秋千。奶奶最喜欢站在花下深深地呼吸,她还常问我们是否闻到那花的香味。荼蘼哪有什么香味,我们在漫不经心摇头的同 时,并没有注意到她脸上的失望。

一天晚上,我在房里昏天黑地地写作业,奶奶捧着一个小碗轻轻推门而进,温和地拍拍我的肩:“来,喝点汤补补。”与书奋战,正要补充能量,我一口气喝个精光。奶奶怜惜地抚着我的头叹道:“唉,看你累的……累了就歇歇,别把身体累垮了……”“知道了,奶奶”。奶奶又要开始唠叨了,我无奈地打断。看到我那不耐烦的神色,她欲言又止,最后抿抿嘴问:“你真没闻到那荼蘼的香味么?”我确实没有闻到什么,就认真地摇了摇头。奶奶依旧慈爱地微笑着:“总有一天你们会闻到的。有空就去那儿歇歇,荡荡秋千也好。”想不到这竟是奶奶最后的一次问我可曾问到过花香。

奶奶离开了我们,只留下一架长得虎虎有生气的荼蘼。家里没有奶奶忙碌的身影,也没有她怜爱的叮咛了。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和孤独。

今夜,风清云淡,我推开房间的窗户,隐约闻到了一抹淡淡的清香,紧绷的神经渐渐舒缓了,心中的压抑郁闷随风飘逝。我闭上眼深深地呼吸,伴随着花香的清风就像奶奶深情的爱抚。透过窗户,我发现那架荼蘼在银白的月光下摇曳着。

一架荼蘼满院香。原来奶奶一直在为我们静静地开放。是我们太疏忽了,遗忘了身边的花香。没想到小小的一架荼蘼,竟也满院芬芳。原来紧绷的生活不仅会让我们窒息,也会让我们忽略身边的爱。

从此,荼蘼的清香慢慢地飘散开来……

10.文章说“紧绷的生活”“会让我们忽略身边的爱”,作者几次忽略了奶奶的爱?请你概括出来。(6分)

答:                                                                                   

                                                                                         

                                                                                

11.奶奶为什么常问家人是否闻到荼糜的香味?(4分)

答:                                                                             

                                                                                       

12.文章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刻画了“奶奶”这一人物形象,请选择一个句子进行赏析。(4分)

句子:                                                                                  

赏析:                                                                                

                                                                               

13.当“我”终于闻到荼糜的芳香时,“我”一定想对“奶奶”倾诉些什么,请你设想一下,写下来(50字左右)。(3分)

答:                                                                                     

                                                                                       

                                                                                          

(三)《荷花淀》节选(16分)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14.文段主要写了两件事,请你概括出来:(4分)

答:                                                                         

                                                                                       

15.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很细腻,请你选择一个句子,分析水生嫂的情感和性格特点。(3分)

答:                                                                       

                                                        

16.当水生说自己被推为代表回来告诉家人报名参加地区队时,他的妻子没有说话,过了一会才做出回答,请你联系上下文,设想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并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写下来。(3分)

答:                                                        

                                                             

                                                                 

17.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描写了一个细节,对这段细节描写,有些人作出这样的评点,你同意哪一种看法?(   )(3分)

A.水生嫂编席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吮”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

B.水生明天要去参军的消息引起水生嫂的震动,“吮”是为了控制内心复杂而激烈的感情。

C.苇眉子又薄又锋利,易伤人,“吮”是为了避免过多的流血。

D.水生嫂心不在焉划破了手指,“吮”是为了掩饰自己矛盾的心理。

18.作家用词遣句是经过斟酌的,在第三段画横线的句子上为什么会重复使用“洁白”这个词,请你探究探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3分)

答:                                                                                      

                                                                                                                                                   

(三)(10分)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殿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大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

19.上面的文字选自          ,作者是             。(2分)

20.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21.大圣在肉红柱子上书写“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的细节反映出本书有何艺术特色?(4分)

                                                                                          

三、作文(60分)

19.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题目:这一刻,我              

要求:把题目补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陈蕃一室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 ,而庭宇荒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选自《后汉书·陈王列传》)

【注释】①郡:古代行政区域单位。②候:拜访。③清世:使社会澄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尝闲处一室           

(2)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3、下面的句子标点符号有所欠缺,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1分)

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4、你是否认同陈蕃的处世原则?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