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发记
(2009-02-24 13:20:11)
标签:
发廊师傅眼镜三联书法小店杂谈 |
分类: 朝花夕拾 |
剪发记
有人说,消费是爱国的一种表现。今天,我上街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早上,我先将摩托开去修洗,自从它住进租金比较贵的房子之后,没有雨水的浇灌后,它就变得很脏了。
然后去奥马眼镜。我从学生那里知道眼镜的价钱很贵,所以,我的眼镜虽然春节前就断了一只脚,但我一直不想换它。只是看电视时,好像是聋子一样,总得揣测人物们在干嘛,很痛苦——我还是没有换。终于到了上周末去学习,我一向都以勤奋学生的面孔示人,但是,那两天我实在看不到什么,只能拼命集中精神听,特别累。所以,今天,我终于踏进了眼镜店。
接着去南国商城。自从我的摩托没有去交什么费之后,我的活动范围就缩小到沃尔玛以东,时贸花园以西,省去了许多闲逛的时间。今天乘三轮车去,因为难得去一次,我买了两件衣服,一件黑加白,一件白加黑,审美障碍。
在麦当劳咽下一个很难吃的包子后,我们去三联。儿子最喜欢去三联看书。我给他买了几本辅导书,顺便给自己买了一本《你也可以成为博客高手》。我并没有成为博客高手的欲望——一个小教师的博客,谁会关注呢!我也没有成为博客高手必须的经历和思考。但是,博客作为一种新生的表达和交流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或者说我的生活,我想了解了解。
回来后,找一个客人不多的发廊剪发。我已经到了懒得去认师傅剪发的地步了,我一定要在下午解决这件事。最后在小区门口处找了一家——我曾无数次从他们门口经过,但一直没有进去过。我一进去,就后悔了。因为我从没见过这么老的剪发师傅,大概得五十几岁,戴着一个粗边眼镜,而且他的头发居然乱糟糟的!我有点想走出去,但是我的理智告诉我,如果我在时候走出去,可能就不能顺利回家了。我小声问小妹“你们只有一个师傅吗?”她说还有一个。我坐下来,她问我要不要洗“中药世家”?我又小声地嘟哝了一句:“老人才洗中药世家。”悄悄望过去,老师傅正有点陶醉地望着手中的剪刀。我打量四周,想找到什么线索,弄清这样一家外观时髦的发廊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师傅在剪发。我看到了墙上的宣传画全部是处理过的——明星照的后面都是一个单色渐变的背景,挺严肃的——这大概是这家人的品位吧。放洗发用品的柜台上,放着几本《圣经》。忽然,北墙的上方的一幅书法跃入我的眼帘,是“竹枝词”,作者是“陈* ”。书法有点个性,想必是为“家”级人物吧。再看,吓了一跳,这首词居然与剪发有关,作者居然是我市一位大领导——我在报纸、电视上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而且清楚地写着“贺佳美发廊”等字眼。南墙上,也有一幅书法作品。我第一次在发廊看到这样装裱着的东西。我不敢小瞧那位理发师了。只见他剪完发,靠在沙发上,悠闲地吸起烟来——他的皮鞋,油光可鉴。他的茶也不错。他会不会是早年曾服务过一些名人,晚年想开个小店为生呢?
寻常巷陌,每片小店都有自己的故事,但这个小店里,可能有一张大牌。下次,我再去打探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