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赛手记

(2008-11-27 01:10:03)
标签:

教育

教参

篇目

基本功

课文

中国

杂谈

分类: 教学反思

参赛手记

 

今天下午,我到SM学校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赛课项目的比赛,从周一上午从网上得知上课篇目到今天下午,我使尽浑身解数完成了任务。今晚,精神仍然处于一种很亢奋的状态,想想不如就马上把这两天的感受和体验记下来吧——作为一种积累,也作为一份纪念。

关于学生

当我得知我被安排在一个生源素质属于第三等级的班级上课时,我并没有特别担忧——因为我对所谓的普通班并不是非常了解,而且,我觉得就算是重点班,也要老师指引得法。我并不怕学生的程度差,我怕他们不开口。但是,昨天下午,当我前往这所学校的电教室试电脑平台,遇到这个班的班主任时,她的话语让我觉得有点不知所措。

她问我:“你怎么会来我们班上课?领导决定的,还是抽签的?”我答:“没抽签。”她自语道:“如果是上周来会好一点,昨天,那两个叫回家去反省的学生刚刚回来,不过,我可以先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我当即笑出声来,天哪,怎么回事?她又问:“你在你们学校教什么班?”我不敢回答,笑着说:“没关系的。”

但是,我使了一个“臭招”——先去教室和学生见见面,我先和他们熟悉熟悉,看看我第一回和他们见面,能在多大程度上调动他们。我去教室和他们谈了大约五分钟,班主任先给我开道,班主任进去时,我在教室外听到他们叫了几声“老师好”。我进去自我介绍,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并且告诉他们“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能来到这里给大家上课吗?因为我有一个优点,我特别愿意在课堂上听学生讲话,所以,人家就让我来了。上公开课,其实没什么了不起,就是搭档对话,大家能开口回答问题,我就会非常感谢大家。来给大家上课,对我来说,这一辈子只有一次,所以,我非常珍惜,来听林老师讲课,对你来说,一辈子也只需一次,这个过程不可重复,所以,我真希望你们能像我一样珍惜这种体验。”“刚才我听到老师进来时,你们会向老师问好,这说明你们很有礼貌,明天,我们能不能不仅向听课老师展示我们有礼貌,还能证明自己有能力?!”教室当即响起“能!”我觉得我打动他们了——在学生面前,当我们降低姿态时,学生往往比较能接受我们。我听过很多人讲课,我觉得我比很多人做得好的地方就是,我真的愿意在课堂上听学生谈话,并且动脑去分析怎么引导他们。

第二节刚下课,学生就进入教室,我让他们先借助课下注释,读读课文,把注释里的字词解释划出来,但是,他们好像没有这个习惯。幸好,他们很好引导,特别是指导朗读时,居然能够很自然地衔接,让我十分惊喜。在探究的环节,他们好多人都愿意谈自己的看法,有一位学生甚至对我关于景象的比拟提出异议,我特别高兴,当即让他谈谈自己的见解。如果从他们入学时开始,老师就这样养护、“煽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可能不会很差的。当他们被贴上“普通班”的标签时,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自己的信心已经死去了大部分。办重点班,真是一种罪过。

下课时,班主任对我说“你可能讲得不错,因为学生们出来时,都笑笑的。我问他们听得懂吗,他们都说听得懂,能让他们听得懂就说明你很了不起。”我愣了,我教书时,从不用考虑达到这个效果。突然间,我有一股悲悯的情绪涌了上来,教普通班的老师多难啊!以后,当民办学校不断扩张,我可能也要面对这样的学生,所以,今天下午,即便是在这样的班级上课,与其他两位老师上课的班级等级不同,我也没有把这点差别放在心上。

这个课这两天在三个班级上,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与什么样的同学一起学习,决定着你的课堂学习有着什么样的质量。

关于教学重点的定位

下午授课的篇目是《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是我比较喜欢的,但是变成授课内容后,这件事就不大好玩了。

因为上周末得知范围是八年级,我自己揣测应该是文言文,所以周末我就准备了《记承天寺夜游》,连课件也做好了。《三峡》我也认真地看了看。但我估计《湖心亭看雪》不会成为赛课的篇目——因为文章里的遗民怀恋故国的情绪、中国文人士子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和风雅的情趣,很难让八年级的学生真正能体会。

得知上这一课后,我有一位同事,借了我两本《语文教学通讯》,我认真读完后,发现我无法像熊芳芳老师那样上,因为我个人的文学、文化功底和她相差太远了,学生的距离就更大了。而且我认为她的课引用了几十处诗文,有点走马观花之嫌,重点不突出。她上了一个很大的课,我想上一个比较具体的课。

我想来想去,决定把课定义在体会一种与众不同的雅趣上,最终提升为让学生学着去寻找生活中的诗意,诗意地生活在天地之中。不管“独”还是“不独”,我们都可以痴迷于山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我看过多份教案,只有我是这么确定的。我怕评委们认为我拔高了课堂,但同时我又认为,文言文授课时,应该有文字到文学到文化层层推进。“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学生这时可能不懂,但“天人合一”实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八年级了,他们应该去了解它了。从这一点上看,这样设计,课有一种发展性。当然,我在收尾时,用了几句比较浅白的话去阐释这句话。

我觉得这样定位,既贴近学生又有指向性,很正确,也很别致。

关于参赛

当赛事越来越近时,知道我要去比赛的老师,基本都问过我“你干嘛要去比赛?”我丈夫、我母亲,都认为没必要参加这种活动。

是啊,我干嘛要这样折腾呢?

有个同事提醒我,你已经三十多岁了,参加什么比赛!我一听就来气,我明明离规定的年龄还有好几岁,为什么不?我从不认为年龄是一种资历,或者说,一种资格。

另外,我没有任何职务,我不怕失败没面子,我输得起。我就是要把自己抛出去,看看能飞多远,哪怕被擦伤、刮伤。

那么,我这样折腾有什么动机和目的呢?

我对别人是这样说的“因为评职称的需要。”但实际上,有着很可笑的原因。翻看上半年年的网络日志,里面清楚地记着:我已经走到中年的边上了,如果我没有参加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那将是我一生的遗憾。那时,我正读朱永新老师、窦桂梅老师的文章,热血沸腾,想酣畅淋漓地跟人赛一场。而且,我很想通过一种方式把06年在阅读教学竞赛上犯的错误改过来,想把我这两年来的思考用某种方式呈现出来。

有时,我又这样想着,会不会是因为我潜意识里对生命的老去有一种恐惧,因而想在青年的尾声部分引吭高歌证明自己还不老呢?一如我要开个博客来和学生一起记住他们的成长,记住自己逐渐逝去的青春好年华。以这样的方式,来向自己的青年时代告别,会不会有点悲壮呢?

今天,我深刻地理解了基本功比赛为什么要在青年教师中举行,因为中年教师负担重、精神差,这项比赛,工作量、精神压力都太大了。等到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的那些教学能力和技巧,就不叫“基本功”了,可能叫“轻功”“武功”“蛤蟆功”……

关于职业

这两天,我在忙碌之余,还是会想到我所从事的这个职业。说句实话,我一点都不热爱这个职业。我工作非常认真,但那仅仅是因为我明白什么是责任,我应该尽量帮助学生顺利成长。

我时常觉得当老师是很可悲的——尤其是小学中学的老师。因为这些老师的工作是与“人”打交道,而不是与学问。我有一些同学在大学教书,我特别羡慕他们,因为他们再难,也是跟自己、跟书本作战。学生每一个个体都是复杂的,课堂每一个情景都是不同的,每一个程式都是不可复制的,所以,特别辛苦,又常觉得无法把握。有时,我们可能花了非常多时间,但效果却未能如期。比如一篇课文,无论我们自己对它有多么深刻独到的体会,学生如果不能接受,我们就是失败的。

而且,我们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与学生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有一些我们说了他们不懂,有一些也不是想说就能说的。当我们自己的一些探索与教参提供的内容不大一样,为了应考,我们还是得乖乖地按照教参。比如下午这个课文,如果我要写评论,说法就与教参不一样了。

总之,当教师是十分被动的,这种被动,让我觉得这个职业十分可悲。当然,我也从不认为教师这份事业是高尚的。

 

夜深了,这几年,我习惯了在十时后在开始我的工作,我妈妈说我是在透支生命。透支生命是急于活在未来的一种表现。前方,有什么东西在等着我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奔跑
后一篇:感谢有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