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
(2008-06-27 09:30:22)
标签:
初三语文中考备考阅读技巧教育 |
分类: 学生园地 |
中考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直想写一篇《叫线条化与格式化》的文章,一直整理不出来。复习的线条化、答题的格式化都很重要。今天,先将格式贴出来。空白处应根据原文填写。
一、说明文的阅读
(一)说明方法(重点考点)
1、举例子:举
2、列数字:用表示(准确、估计、推测……)的数字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
4、引用:引用
5、列图表:用列图表说明了
6、分类别:用分类说明的方法,客观明了的说明了
7、作诠释: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了
8、下定义:通过下定义,指出
9、打比方:形象具体的说明了
(二)说明文分类(不会考,但语言风格比较重要)
A.按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B.按语言风格分:文艺性、介绍性、科学小品(知识性、生动性、趣味性)
(三)说明顺序(一般不会考)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由总到分、由简入繁、由表及里、由浅放深、由主到次、
由特殊到一般、由个别到普遍、由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
二、修辞手法(这两年喜欢放在语言赏析题中考)
1、比喻:把
2、拟人:运用人格化的写法,使
3、夸张:强调突出了
4、排比: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气势,更好地表现出
5、反问:加强语气,更强调突出了
6、引用:引用
7、对偶:格律整齐,结构工整,节奏琅琅上口。
8、反复:加强语气,强调
9、设问:用设问的方法,(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发阅读的兴趣。
10、对比:通过
三、人称的使用(一般放在写作方法赏析题中考)
1.第一人称“我”“我们”:亲切自然,感情真挚,易于打动读者。
2.第二人称“你”“您”“你们”:亲切真实,深情,直接表达,引起读者共鸣。
3.第三人称“他”“他们”:表达客观真实,便于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
4.三种人称混合应用:使表达更准确更清晰,易于表明作者的观点,突出中心,便于读者理解。
四、常见表达、理解题干的归类(这个部分比较重要)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中心的作用:点明中心;提示下文;升华主题,深化中心。
3.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提示下文(引起下文);总结上文(概括上文)
4.中心句的作用:概括段意;统领文段;帮助理清文段顺序。
5.结构顺序:总分、并列、层进、连贯
6.记叙文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对比)、衬托(烘托)、铺垫、照应、伏笔
7.描写分类:A、描写对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A.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B.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7.感觉角度: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
五、议论文的阅读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提出。
A、论点在开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让人一目了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B、先举例、再分析,再提出论点:有事实依据,有针对性,使论点更具有现实意义。(先列现象,再做分析,然后提出论点)
C、论点在结尾:卒章显志,水到渠成地总结了论点,更强调了中心论点。
D、标题论点:开门见山,观点鲜明,一目了然,便于读者理解。
E、引用名人名言作为论点:本身是有力的道理论据,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
3、论据。
A、事实论据:摆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
B、道理论据:讲明道理,有力地支撑了
4、论证方法。
A、对比论证:利用正反对照的效果,更加(强调)充分有力地证明了
B、比喻论证:用
C、道理论证(讲道理):讲明道理,有力地支撑了
D、举例论证(摆事实):摆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
5、讲故事作为论据的好处。
A、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用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能唤起读者共鸣,读起来十分亲切,从而引出论点,既有真实性,又新颖别致。
B、讲童话/寓言/传说:用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共鸣。
C、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切合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更强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