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爱苏东坡

(2008-06-24 23:48:48)
标签:

读书

苏东坡

宋词研究

历史人物

文化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最爱苏东坡

 

在我有限的视野和浅薄的思考中,中国的文化贤人,我最爱苏东坡。

今晚,借台风带来的凉风,我坐在地板上读许倬云先生的《从历史看人物》,读到苏东坡,想起我虽对这位人物仰慕已久,但却从没有写过他,于是打开电脑,随手写一写。

敬仰苏东坡的缘起,说不清是哪里。好像是我研读《文化苦旅》时,从余先生的笔下开始比较细致地了解这位伟大人物。“东坡突围”,多漂亮的名字!强健的人格,使他一次次超越小人的嫉妒,使他一次次消减了落魄的悲凉。

从那个时候起,我知道中国文人中,居然有一位,人格不卑微、不琐屑。活得潇潇洒洒、堂堂正正。我向来不惮以恶意来揣测文人的心理,有些人的狭隘、浅薄、唯恐被算计又老想算计别人的心态是写在脸上的。芝麻看成月亮。而苏东坡,面对屡屡挫折,却始终举重若轻。

由于他极富才气,所以,即使他不是反对派的领袖,即使他的意见是十分理性的,他还是变成政党斗争的泄洪道,并且,越漂越远。许先生这样评价:“他的一生,可能正反映人性中‘妒忌’的恶毒”。

有一次,我读一本美学方面的书籍,读到了《记承天寺夜游》,当时竟然不知是苏东坡的作品,但狂爱这篇文章——有惊艳之感,那是我所认为的文学的最高境界——淡而耐人寻味,洗尽铅华而澄澈蕴藉,一切都可以很在意,也都可以很不在意。我至今清楚记得我当时读到时的那份心情。那个意境——那个荡漾着蓝色和银光的梦,在我的心海深处,时时闪现。“何处无月?无处无竹柏?”后来,我去查找,才得知是苏东坡的作品。现在每次讲这篇文章时,我都不惜多花时间。

大学时代,买了一本不是“很正式”的传记,很好读。曾借给学生,学生跟我聊天时,居然能清楚记得某个事情在某一页上。2001年要开个观摩课,上《赤壁怀古》前,专门又去买了两本传记,细细地读。《赤壁怀古》不是我这等弱小女子能把握的,这个作品也不是我最喜欢的。

但,《密州出猎》我特别喜欢。很爽!它是宋词里面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那种豪情,那种节奏感,大学时代就读进心底里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最让我感动,”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我曾无数次的想象作者在短松冈徘徊,孤苦伶仃泪满襟的情景。

再说说“苏堤”,三年前,我去过杭州。那几天,在西湖一带兜兜转转好几次。各种天气下,西湖的姿态,我都欣赏了。那真是一个秀丽妩媚的地方,而湖上细细的一线,是苏东坡的构想和措施。我遥望长堤一痕,心想,这位伟大人物以他独有方式,影响着我们——存在着,却不与世俗格格不入;逍遥着,却不凌驾于生命之上。实在值得佩服!

我虽是一个庸俗女子,但我着实时时提醒自己要豁达、开朗、乐天知命,才能达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宋人学盗
后一篇:西瓜的记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