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初三语文备考中考作文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我对中考作文的文体限制心存疑惑:
首先,我先揣测作文文体特征明显的必要性。作文文体特征不明往往使文章语言风格杂糅,不得要领,不得宗旨。如议论文以记事为主,报道性的文章又以议论为主,显然是不行的。
然而,我们的教材中,文体特征不清的文章也是有的。如八年级的说明文中,《旅鼠之谜》说是说明文但很像记叙文,它将知识融在人物的谈话中;《罗布泊之谜》说是说明文,但教参干脆又说它是报道文学;《看云是天气》更将知识融在景物描写之中。
其次,去年中考省统一命题的中考卷中,作文要求写记叙文。
写记叙文,能领导学生立足生活,关注生活,关注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搬弄一些史册里、报纸里的东西。这将引导学生将生活的活水流到字里行间,是一种溯源归本的做法。它将使中考考场的作文一片清朗和朴素,而不会散发着史册的腐气,也不会显得花花哨哨,空有其表。它在意的是学生的感受能力,而不是积累、思考的能力。
但是,学生手头有的其他好多省市的优秀作文并不是这样提倡的。许多省市十分赏识那种散发着文化气息的散文,学生很容易受影响。而且,不少学生本身也被这样的语言所吸引,并且认为这样的表达才能体现自己的语言水平。
实际上,现在许多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很强的。他们构思、立意、造词遣句的能力很强,他们愿意以更为文学化的手段去表达,但记叙文的文体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一点。有些学生认为记叙文有点低龄化。
好的记叙文,看似平淡而耐人寻味,但一般初中生的作文难以做到。
平淡,往往是追求绚烂之后的一种回归、一种沉淀——先得绚烂,然后才能平淡。典雅,往往要在扎扎实实的地儿上才能轻灵飞扬。这两种提法都行得通。
同时,我们看到的高中生优秀作文,大都是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既然它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我们的一部分初中生已经具备这样的积累和思想,为什么他们不可以现在就接轨呢?为什么要按住他们呢?
当然,我从不与学生讨论这些问题。在他们去中考之前,他们也不会看到这篇文章。我的任务就是:怎么考,我就怎么教;什么好,我就教什么。只是记叙文的范畴是什么?提供一则来自百度的信息,希望广大和我一样笨的老师能看得懂,如果可以的话,请给我画一画界限。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发展,经过,结果是记事文的6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漏的适当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以前,我认为一盘肉,鲜嫩滑爽,你吃着觉得好就算了,不必去追问是不是你要的那种鸟儿,但是,现在看来不是这样的,当有人对你说“来一只什么什么鸟儿”时,你就不可往笼里乱抓了。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名份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