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赛之路

(2008-05-09 00:09:43)
标签:

家庭教育

成长

阅读竞赛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育儿

分类: 童言如玉

参赛之路

 

我儿子向来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包括比赛。每每他兴高采烈地报名参加某项比赛,我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他愿意挑战,担心的是他经不住失败。我总觉得人生的开端,有挫败感,不大好。但是,儿子对参加比赛有自己的理解,他常引用校长、老师的话,理直气壮地说“重在参与!”殊不知,这是成人对失败者的安慰。

我跟几个人谈起过这事,我不知如何引导孩子认识:没有那金刚钻不揽那瓷器活。要做有把握的事,要准备充分才能去报名比赛。孩子的爸爸这样回答“不要把小孩的活动与面子联系起来,不是一定要决个输赢的。”孩子爸爸的朋友说“他才几岁?是输得起的年龄。不像我们,都输不起了,什么都不敢做。小孩,多一点经验有好处。”所以,我还是比较支持儿子的。

一想起他准备阅读竞赛的事,我就发笑。

每年到这个时候,儿子的学校都会举行阅读竞赛。去年,老师压根没预他,但他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让老师觉得他还是读了一点书的。当时,《安徒生童话》是阅读考查的编目,他偷偷地记下了那几个参赛者准备的内容,自己在家认真读。有一个星期六上午,我放学回家,发现书房的门关着。开门一看,儿子站在窗前,大声地朗读这《安徒生童话》,我问他,为什么关上门,他有点沮丧,垂下头告诉我“我不想让爷爷听到。”我顿时很同情他,没有谁叫他一定得去竞赛啊。他还开始在书上作一些注释,比如“闭上眼睛”,他就写个“死”字在旁边;比如一些议论性的句子,他就画出来,并写上“道理”二字。这是最初的阅读。

今年,有一天,他中午吃饭时跟我讲了一件事:说老师问他要不要去参加阅读竞赛,他说他不要。我平静地问“你不是很想去吗?”他支支吾吾地说“但是我不知道我行不行。”接着,眼泪就流下来了,“其实我很想去。”我说“那你可以问一问老师,看能不能让你报名,并看看你行不行。”他说“我不敢。”我说“要不我跟老师说,让老师看看你行不行。”他很高兴。

事实上,我没有找老师谈,我希望这几天孩子自己能想清楚这个问题。我偶尔会旁敲侧击,探听他有没和老师谈。一般情况下,他是能自己解决问题的。

他一直兴致勃勃地准备着。我看他准备的内容,对他来说,最难的一点是,答题时尽量不用拼音,默写课外必背古诗也要尽量不用拼音而写字。儿子认得不少字,但要写出来就难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这得注意力高度集中。至于《格林童话》,他是很熟的。

过了几天,居然发生了一件事。上课时,大概老师谈了竞赛的事,儿子唉声叹气,说了声“好想去啊。”因为坐在第一排,这一声叹息居然被老师听到了,老师也很有童心,问“刚才谁说好想去啊?”儿子的同桌帮了他一个大忙,讲出他的名字。老师就说“那你先在本子上默写几首诗吧。”

于是,儿子这几天晚上每晚在本子上默写十首诗,字比先前好多了,但还是好些写错或不会写。他教九年级的妈妈想尽办法落实学生古诗文默写部分,效果不俗,但实在不想去强把字烙在他的脑海里。对于他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于是,我辅导他阅读几个文段。

我有点担心,他应付得了竞赛吗?我不敢对他说我们准备好了再去竞赛。因为这样大的小孩,他们无法理性认识这个问题。我想向老师了解一下情况,但这几天比较忙,中午去接孩子后想找老师又怕耽误了老师吃饭,所以一直没找老师。

前天,单元考,儿子对我说,如果考得很好,如果阅读不扣分,就可以去竞赛。今天,他告诉我他去不了,因为考得不是很好。说完,大大的眼睛里蓄满了泪水。我笑着说:“没关系啊,你可以准备以后的竞赛啊。”谁知,他竟然说“可是,我已经浪费了两次机会了!”我蹲下来看着他,告诉他:“孩子,你今年才读二年级,读到高中,你不知还有多少次机会呢!”今晚,他吃饭时,主动对我说“待会儿我读一个文段。”我窃笑,但很严肃地对他说“好。”

不知为什么,我庆幸我不很在意这件事,我也觉得我没有去找老师谈是对的。

这一段路,这一段心理历程,儿子自己走了下来。我想他可能开始明白了,竞赛的大门只为有能力的人开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母亲节的礼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