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非预期性尊重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教师之为教师之二
遭遇非预期性语言
前天非常不济,在课堂上校对练习时,有这么一道题目,请学生从生活中,找例子来印证“不尊重自己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我随便点了个号数,请了个学生。谁知他站起来,说:比如最近……他说的是那个震撼性的娱乐事件,我边听边飞快地盘算着我要不要装作听不懂,但马上否定了自己,学生都知道我每天会读报,而且读的还是《新快报》;我本想开个玩笑,对那个学生说“你应该装作不知道这件事。”但又一转念,这样说,会引起其他学生的猎奇心理。所以,我只好说“有道理,假如当事人不拍摄,就不会有这样照片。这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尊重……”
这是个正面的例子,谈一个反面的:
我有个同事,不知什么事(好像是批评学生),在课堂上惹怒了一个学生,那个学生居然骂粗话,还抬头问她懂不懂。我那同事人靓貌美,看起来年轻,但她镇定地、严肃地对那学生说“我儿子和你差不多大,你说我懂不懂?要撒野找别的地儿去!”这“差不多”的距离,其实远着呢。学生可能料她会很尴尬,没料到她这么说,当即愣了,噤声。是的,对于挑衅性的语言,教师回避不如面对。当然,你不要再激化矛盾,你先冷静下来,你站到学生的头上,俯视他,藐视他,同情他,问题往往能解决。
我甚至听同事说她以前的学校,领导站在操场上和站在楼道上的学生对骂。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场面。在这个情景中,错得较多的绝对是老师。因为蠢,所以错。因为人格渺小,才会去与顽童争执。
我刚当老师时,班里有个学生,长得很秀气,但行为举止比男孩还男孩。父母十分疼爱,同学也很喜欢她。她常惹事生非,有时还编借口逃学,课任老师都不想惹她。有一次,我在班里讲一个常规事务,也没处理人。谁知她顺口在下面说了一句“神经!”这句话是她的口头禅,我能理解,不管她,假装没听见。我也不知怎么处理她。可能我亦师亦友的态度和做法纵容了她,她竟然考试作弊并骂监考老师。那一次,我无法再容忍下去,配合教导处给她记了个小过。她是我教书十几年唯一记过的学生。第二年,我不教他们了。谁知,周末她有时会带她的朋友(女同学,不是我们学校的)去我宿舍,坐一下就走。有一个夜晚,她开一辆摩托去找我,说她会开摩托了,带我出去兜一兜,看看这个城市。我当时也相信她,两个人在繁华的夜市里钻来钻去,听她讲了好多。那晚的街灯,我至今记得。那晚的感触,至今很深:原来学生的精神世界是这样的。
她没说感谢我,也没说原谅我。她是那么的豁然。当学生感到你是没恶意时,好像什么都好说——即使是被处分。
总之,当学生想试探一下你有多大的宽容度,当学生想试探一下你有多深的修养时,当学生想激怒你时,请注意:他只是一个有思想的——或是有个性的——或是调皮的——或是失控的孩子。绝对没有必要去和学生学生争执,因为这样的争执,只关乎尊严和面子,不关乎学识。同时,和小孩讲尊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