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研会校本课程教育叙事研究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一个普通教师所向往的教研会
一、我能成为研究的对象
在一个普通教师的视野里,教研会的功能是对特定区域特定层次的教学资源的研究、统筹、规划和指导,它最终指向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这三者之中,我们的教研会比较关注后两者。然而,教师的素质才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当教研工作以某个教学活动为载体展开后,研究者很少去研究现象背后教师的因素,比如说贯彻某种理念,教师需要怎样的文化底蕴、理论支撑、教学技巧;比如说这位教师表现出来的问题有没有共性,需要进行怎样的辅导等等。研究教育者,切实指导和培养教育者,将从改良土壤的角度使教学工作开花结果。作为一位一线老师,我们期待能够成为教研会关注的对象,研究的对象,培养的对象。
二、我能成为研究者
长期以来,从事实践的教师和进行理论研究的研究者是两种不同的形象,在这种层次化的体系中,教师的个人感悟因为零碎无序而显得不是很重要。同时,更因为疲于教学怠于思考,教师的专业价值和学术精神不断萎缩。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教学工作和教师个人的发展。我认为教师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这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提升,这种做法能使教学更有动力。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最可行的途径是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最可用的方法是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让教师记录日常教学实践,培养观察积累的习惯,提高反思探究归纳的能力,提升课程意识;让学校的教研组、学科教研会能真正发挥作用,使教师能在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中就某一个课题随时随地进行探讨,提高区域教学工作的效益。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就会达到一种理想的境地——教学与教研结伴同行,教研会无处不在。尽管它是低层次的,但它可以成为教研体系中广而坚的基座。当然,这一切需要学校管理层和有关教研机构的帮助和指导。
一个普通教师对教研会的最大期望就是它能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和价值提升,“研”是为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