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个人的墨脱》作者王强际遇
(2009-12-04 00:53:38)
标签:
一个人的墨脱作者王强际遇渭舸重庆伟哥旅游情感休闲杂谈 |
与《一个人的墨脱》作者王强际遇
12月3日 星期四 9-15摄氏度天气:晴到雾风向:微风风力:1到2级
重庆伟哥好久没有开博了,才意识到原来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原本许多美好的值得珍惜的记忆慢慢被岁月湮灭,脑子也变得麻木起来,原本驾轻就熟的文字好像陌生起来。才又品味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重要性了。于是,重拾“老本行”,又开始流水账般记载一些生活或工作的剪影,让那些繁琐的文字铭刻一段真实的经历,免得以后又惭愧、后悔或者自责。
今天无疑是个吉祥的日子,12月3日,道家有云,1生2,2生3,3生万物,加上这个日子又是国际助残日。总觉得更要在今天多留下点什么。
中午的时候,“兄弟伙”少年先锋报赛乐网总经理熊杰、主管王小康以及好兄弟重庆红九九食品有限公司的二代掌门人黄可可到南坪我的泾渭文化传媒公司办公室来寒暄了片刻,中午简单整了点羊肉“笼笼”、蹄花汤等,因红九九生产所需,要大量扩招工人, “可可”就先忙他的事情去了。随后我便给涪陵、綦江等地的劳动部门、民政系统的朋友和熟人,以及某些镇村的朋友打去电话,让他们迅速帮忙招工。年末岁初是紧缺工人的时候,希望老天保佑他们顺利招到工人,“麦嘎哒”。。。。。。
下午2时许,同事“斌”提醒我马上将有一场会晤,说是前几天与中国经济时报的编委童辰、中国著名的青年画家刘三余在一起喝酒吃饭的时候,邂逅了《一个人的墨脱》作者王强,那天正好是中央电视台10频道,张腾岳老师对王强的专访播出,斌对王老师大加赞誉,称那天和王老师谈得极为投机,王老师将有墨脱大型画册的筹划,约我去好好参谋参谋、斟酌斟酌。。。。。。
汽车在蜿蜒的枇杷山公园公路上前行,绕行数百米后,停在了一块较宽阔的公路边。我、斌、老李拾级而上,到了枇杷山公园有名的“红星亭”,红星亭边的操场里,许多中老年朋友在那里打羽毛球,或者是练武健身。旁边的道路上摆满了桌椅,这是重庆有名的“坝坝茶”消费形式,大凡有阳光的冬日,人们总会在户外去尽情享受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以及一杯廉价却很温暖的茶水,其乐融融。
斌远远地看见了王强,他也等候我们了片刻,他就住在观音岩,离这里不远。我们四人也选了一张桌子,泡了醇香的盖碗茶,话题便开始围绕“墨脱”“画册”等一些共同的主题扩散开来。
王老师个子不高,显得也不那么强壮,也许是岁月的磨砺,已开始慢慢吞噬他的发线,脑袋瓜越发“聪明”起来。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他就是那个孤身一人独创墨脱的英雄摄影师和探险家。不过他的精神蛮好,口齿伶俐,言谈举止间显露出镇定、大气的风范。
他送了8本最初的第一次自费印刷的书、一盘纪实影碟给我们。在和王老师津津乐道的交流中,又一次亲临其境般地感觉到那些神奇的历险往事。
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之地,
一个独行者的生命极限之旅,
一场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对话,
·
重庆人,探险,摄影,写作,电视记录片制作。
探险:乌江探源,徒步长江三峡,多次孤身进西藏,足迹几乎遍及西藏的东西南北。三次孤身走进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由西向东徒步七百里,穿越西藏墨脱县全程。
摄影:多次在重庆、成都等地举办个人“长江三峡”、“西藏阿里”、“雅鲁藏布大峡谷、墨脱”等地探险自然、民风习俗影视图片展。其多幅摄影作品被报刊、杂志征用。
写作:已完成《我的探险足迹》系列丛书文稿。其中的《穿越墨脱》《仰视神山》《一个人的墨脱》已经出版,并多次再版。其《高原之吻》《天上的白马》《墨脱军歌》正在出版中。《穿越墨脱》获“四川省第四届文学奖”及“第十二届全国冰心文学奖”。
电视记录片制作: 拍摄的西藏墨脱题材记录片多次在中央电视台CCTV—1、CCVT—7、CCTV—10频道播出。其部分墨脱播出节目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公司”出版及发行。05年拍摄制作的历史题材专题片《钓鱼城》,06年拍摄的探险记录片《穿越墨脱》已经出版发行。
在许多探险者心中,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孤胆英雄;在众多外界人眼里,他是一个真正传奇的男人。他自称是 “一个常常在野外只身磕碰,身体受了大苦,只为验证思想中的某些好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