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2022-08-12 07:50:39)
标签:

广西省贺州市

贺州市博物馆

乾亨寺铜钟

麒麟尊

虺纹铜瓿

分类: 博物馆及山水印象(原创摄影)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乾亨寺铜钟,南汉大宝四年(公元961年),拟推荐国家一级文物。原置桂岭镇梅桂村乾亨寺,乾隆年间改建镇龙观,迁至对河的龙珠观,民国十九年迁到贺街旧县城 “三乘寺”内,成为贺县八景之一,曰“三乘晓钟”。民国末年迁到贺街城厢小学校内,解放后,随县城迁至八步人民公园,1993年5月迁至人民公园留趣山冬咏亭内保护。此钟重1500斤,通高147厘米,口径83厘米。青铜质,钟体呈圆形,顶部附有躬背两龙双爪钮,龙开口张牙,威武活现,造型精美。钟身饰四组每组五道纵凸弦纹,钟腰七道凸弦纹把钟身分为上下两部,横竖交叉处饰凸圆葵花纹,钟体四面阴刻文字1288个。字迹清晰,详尽地记述铸造年代、尺寸、重量,以及监造官、铸造匠、刻字匠和使用僧的名字等。而所记载的众多官员的官位、僧徒们的称谓亦足考一时之制。该钟声音宏大,传得远,“拂晓击之,响彻城外二十里”,可见其铜质和设计水平之高。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麒麟尊,战国青铜盛酒器,国家一级文物,1991年7月在贺州市沙田镇龙中村红株山岩洞中被发现。器物通长50厘米,通宽23.5厘米,通高53.7厘米,重21.5公斤。其外形似麒麟,唇启齿露,双目凸睛,眉面上有竖立的寿花一道。双耳直立,角呈圆柱形,饰蝉纹,角内侧有棱角,形状类似于长颈鹿。鼻梁和鼻孔用卷云纹、涡纹勾出,形体粗壮,肚腹滚圆,背部开有圆形口,带盖,有环耳套链与颈背的环钮相连。盖面浮雕盘蛇,蛇身饰三道鳞纹,居中蛇首昂起形成盖钮。颈部和腹部饰变形夔纹,衬以雷纹地。器尾为一直立攀附的龙,单角龙,圆眼张吻,身饰夔叶形凹鳞纹。内底平,下承以四兽足。足外圆内弧,饰变形夔纹。麒麟尊器物身上刻的夔纹、蝉纹均来自中原,但体形硕大矮壮,盖面浮雕盘蛇及尾部饰龙均属罕见,表现了浓厚的越文化特征,是华夏文化与百越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见证。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贺州市博物馆(乾亨寺铜钟)(5)
虺纹铜瓿,战国青铜盛酒器,国家一级文物,1991年7月在贺州市沙田镇龙中村红株山岩洞中被发现。通高36.8厘米,腹围138.8厘米,口径25.5厘米,底径25.5厘米,重18.75公斤。器物直口,斜方唇,折沿,短直颈,圆鼓腹,外形似有圈足而实为平底。肩两侧各有二短柱形钮。肩、腹饰蟠螭纹带三周,间以两道粗阴弦纹。其中中间一周蟠螭纹上,均匀分布八个凸圆,圆内亦饰蟠螭纹,但略有变化。器物造型端庄,纹饰秀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