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2015-02-25 06:57:42)
标签:

江西省

靖安县

木门楼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

西门外

分类: 民居(原创摄影)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2015-2-18)

正在消逝的赣民居2015(1)—木门楼及西门外

 

    靖安舒家号称舒半天,是因为靖安的居民以舒姓的居多。县志记载舒姓南宋年间从舒城迁到靖安,已经差不多有七八百的历史。靖安县城的所在地双溪,又是舒姓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

    舒氏先祠原址在现靖安县西门老教育局里面,人们习惯称舒家大祠。大祠的头门为一座斗拱榫接庑殿式门楼,门前正中上方悬挂着书有“舒氏先祠”四个大字的金匾,格外引人注目,也教人遐想,人们一般把祖祠叫“宗祠”,舒家为何把大祠叫“先祠”?相传此事还与《白香词谱》的编篡者舒梦兰(靖安舒氏第二十四世,1759-1837年)有关。这四字出自清朝怡贤亲王载恒之手。
原来舒梦兰曾为怡贤亲王载恒之世子霞轩伴读,使之学业日见长进。为此与怡贤亲王结成莫逆之交,怡贤亲王曾给其亲笔信:“凡梦兰先生所到之处,饮食起居一律从优。”可梦兰先生安于清贫,从未向人出示过怡贤亲王的笔墨。

    道光四年(1824年),怡贤亲王巡视江南,一到南昌,直接找到舒梦兰居所,才在章江门外的平民住处见到以书联相命,聊以度日的舒梦兰。问及为何不出示其信函,谋个做学问的好去处?舒梦兰答“晚生无德无能,于社稷无贡献,怎敢贪天之功为己有?王爷的好意我领了,您的信函专此奉还。”(舒梦兰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他也曾在京城应试,首场《周有八士》一题,主考官判他的文章为佳作,可后因生病未赴二、三场考,故失去了获取功名的机会。其《白香词谱》就是在北京怡贤亲王官邸写成的,为填词者的典范,当时就被收入《四部丛刊》,和清代名家,同为雁序。陈毅元帅曾在《荣宝斋画谱题词》中写道:“……近代作画的不读芥子园画谱是例外,好像作诗词的不读唐诗三百首和白香词谱是例外一样”。)…… 王爷说:“我这次借巡视之机,行访友之实。二十余载后又与先生重聚,总得有所表示。” 舒梦兰见盛情难却,想了想说:“晚生乃靖安舒家之后,本族在乡里重修大祠,历三代六十余载,将于今夏告竣,祠堂及门楼均已造就,仅缺大门匾额一块。有劳王爷赐字题赠,不知行否?” 怡贤亲王说:“先生出自书香门第,乃吾儿的良师益友,我书赠‘舒氏先祠’四字,不知可与你们光宗耀祖?” 舒梦兰频频点头,旋即取来文房四宝,铺纸磨墨。王爷凝神运气,奋力疾书,出此刚劲雄浑四个大字。舒梦兰捧字回乡,族人喜出望外,请高手制成金匾,悬挂在舒氏大祠门楼之上。同时也用以激励舒家子孙像梦兰一样勤奋读书。这就有了“舒氏先祠”。
    前面提到大祠的头门为一座斗拱榫接庑殿式门楼,其为我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平脊)和四条斜脊组成。屋角和屋檐向上起翘,屋面略呈弯曲。四周屋檐下有许多龙头状木雕突出,结构小巧玲珑,美观大方,工艺精湛。每次修缮,总会多出不少木雕构件。想必木质构件榫头结构严密,插接角度小,木工稍不留神,一个接头处多出一块也不足为奇。可惜门楼在文革期间遭到拆毁,这其中奥妙就无法考证了。

    据靖安县志记载:舒懋官,字长德,号萸房,靖安县西门外太史第人,其父麟祥,靖安县“木门楼”(《白香词谱》的编纂者舒梦兰的出生地)人,可见,木门楼就是舒梦兰先生的故居。舒懋官受其影响,学业颇有造诣。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中进士,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先后任广东英德、丰顺、新安、香山等县知县。新安县即现在深圳木门楼是在的前身宝安县,当时新安县管辖的范围,包括现在的特区、宝安县和新界、九龙、香港以及沿海的大小岛屿,《新安县志》就是舒懋官利用工作闲暇时间编撰而成的,这部历史,为深圳市编撰历史取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新安县志》书成后,舒懋官觉得书已成功,“惟臣精已竭,愧无以报知遇。老父春秋高,乡思日切,决求引退,章再上而始得请遂初已赋,从者无荣进之思矣。”舒懋官回到故乡后赡养老父,提携后进。“甲申终父养,力营窀穸,克遂二亲同穴之愿。”,故太史第是从木门楼里分出去的一房。他文笔流畅,诗文俱佳,著作集有《道泉山房诗文遗稿》。辞官归里后,他曾受聘主修道光五年版《靖安县志》,主持修建靖安东外霁峰塔(即东门山宝塔)和县北河堤,并出资襄助。木门楼是一幢5进的大宅院,砖木结构,目前居住着几户人家都是租借的,老居民大多做了新居,搬迁了出去。唯一一户老居民叫舒敏贵,是抗日是从南昌迁居回靖安木门楼居住。解放军进城时,部队就是驻扎于此,秋毫无犯的解放军进城后,打土豪分田地,让靖安人民走进了新时代,从此,靖安人民开始了当家做主的新生活。可以说,木门楼也是靖安县城一段历史的见证者。

(文字由博友战歌搜集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