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峰石刻(含不老亭)(福建省南安市)

标签:
福建省南安市莲花峰石刻不老亭摄影 |
分类: 佛教寺庙及其他(原创摄影) |

因山顶有岩石开裂八瓣,状似莲花,故名"莲花峰"。莲花峰上有一石亭寺,原名圆通庵,又称不老亭寺,始建于晋代,唐光启年间扩建。明正德年间改寺为亭,称"不老亭"。宋代诗人戴忱有题莲花峰诗:"此石非顽石,成因浩劫尘,一莲花不老,过尽世间春"。亭即取其中"一莲花不老"句的意思命名。

莲花峰盛产的石亭绿茶驰名中外,有“三绿三香”的特点。清辛丑年间,有复本禅师携带“石亭茶”晋京,道光皇帝品茗之后,大为赞赏,御赐“上品莲花”。

石刻位于南安市丰州镇桃源村莲花峰石亭寺后。现存宋至清摩崖石刻23方。现存有“欧阳行周书室”石刻;最早的是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泉州郡守高惠连所题“岩缝茶香”。
清朝道光皇帝于辛丑年(1841)品尝石亭茶贡品后御赐“上品莲花”四字也镌刻在莲花石上,此外还有“欧阳行周书室”石刻,石亭寺后有马致远携友登临题名石刻等。莲花石背面西侧有两块高大的钟鼓石,形声皆像,是为天然奇观。


不老亭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相传,宋末延福寺僧人净业、胜因两人在莲花峰岩石间发现茶树,便加以精心培育,细加采制,制成的茶为僧家供佛之珍品。至石亭建成后,香客日多,游人渐增,茶叶成为招待和馈赠之佳品。
由于茶叶质量优异,又出自佛门,求茗者日众。石亭因茶而增荣,茶也因石亭而出名,石亭绿名声更盛。











石亭名不老亭,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知南安县事饶平王冕建,亭内石梁并留有同建者题刻。观音龛柱还有弘一法师题写的楹联,原为八角形,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改成方形,石构,重檐歇山顶。




莲花峰石亭寺位于丰州古城西北部桃源村境内,海拔一百二十米,山巅有岩石一簇,状似八瓣莲花,故名“莲花峰”。相传该峰为南海观音驾前的莲花仙子所化,故峰下建一石亭,供奉南海观音大士。宋代诗人戴忱曾题诗刻于山巅摩崖上:“此石非顽石,成因浩劫尘,一莲花不老,过尽世间春”。因而石亭又称“不老亭”。
石亭寺建于晋代,历代许多名人学士、高僧达官在此寄迹留墨。
莲花峰盛产的石亭绿茶驰名中外,有“三绿三香”的特点。清辛丑年间,有复本禅师携带“石亭茶”晋京,道光皇帝品茗之后,大为赞赏,御赐“上品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