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心理课第一节老年人的心理误区及措施

(2020-07-19 11:23:51)
标签:

网上老年大学

老年心理课

第一节

老年人的心理误区

措施

分类: 学习园地

          2020年7月7日晚8点-9点 

授课老师:李鹏飞 (高级心理咨询师、高校老年心理学教师)

                         第一节  老年人的心理误区及措施       

 

一、老年心理学概念和学习老年心理学意义:

老年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成年以后增龄老化过程的心理活动变化、特点、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老年期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又称老化心理学。

衰老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心理活动的衰退是个积累的过程。完全不服老,不承认衰老是生物规律之一,这是不对的。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学点老年心理学,可以及时了解老年心理的知识和特点,一旦心理活动出现衰退、偏差、障碍,可及时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纠正,指导自己过好晚年生活,并增强心理健康的因素和信心,有利于正确处理家庭生活,有利于增进生活情趣,有利于防止心身疾病,有利于延年益寿,防止和延缓衰老过程的到来。

二、老年人的心理误区

老师首先举出一个案例:张奶奶,60岁,老伴多年前去世,与女儿女婿分开住5年,一个人住三室一厅的房子,她倍感孤独寂寞。两年前从一家事业单位退休,更不适应,终日郁郁寡欢,做什么事不感兴趣,还经常自言自语。对张奶奶进行心理评估:退休综合症。

1、老病不求医:老病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光凭经验去药店买些药吃,就很容易出问题,因为你的身体素质也在不断下降。 

2、心病可自解:一些饱经沧桑的老人,心理遇到问题,不愿去找心理医生,怕丢面子,烦心的事闷在肚里,易引起其他疾病

  3、恐病多自扰:当周围的同龄人或比自己还小的人病逝时,一些老年人总是有一种深深的恐惧感,由此可能引起疑病症”。其实,他人的病与你完全不相干,只要你详细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就不必过多地担忧。

  4、凡药都是毒:有些老年人对药物有一种反感和恐惧,不愿吃药或少吃药,有时一见病情好转,就违反医嘱,擅自停药,从而导致病情反复。例如老年抑郁症,就应在症状完全消失后再服一段时间的药才能巩固疗效。

  5、人到70古来稀:如今老年人越来越长寿,据英国统计,该国老人每隔四年就平均延长寿命一岁,因此70岁以上的老人不必过于悲观,应把寿命定位在90岁左右,方可轻松自在,生活从长计议。

  6、身体健康不需“助手”:有些老年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健康,就不愿意拄拐杖,实际上许多老年人是因为一跤摔倒后,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尤其血压高的老年人在外出时拄上拐杖才好。

  7、存钱防病:一些老年人怕生病无钱治,因此就拼命地存钱。其实把钱用在平时的生活、保健上是必需的,包括吃、穿、住、行、娱乐等,该花的就花,生活舒适、顺心了,发病率自然会降低。

  8、儿女不孝敬:如今年轻人都为工作生存奔波劳累,难免冷落了年迈的父母,加上“代沟”的原因,共同语言也不多,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不孝敬,老年人应在心理上争取更大的自强自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儿。

9、老了难免糊涂:实际上,老年人只要不是患上痴呆症,不但不是老糊涂,相反,他们看待事情更全面,面对困难会更冷静。

10、老年癌症患者,认为自己得了绝症,悲观失望,吃不下,睡不着,不配合医生治疗,甚至有自杀情况出现。

11、老人无爱情: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调查后认为,人越老越需要爱情,老伴儿之间的相互抚慰可以延缓衰老。

三、针对老年人的心理误区 采取的心理措施

外界:

1、建立良好的互换关系。养老工作人员和子女要主动接触、陪伴老人,与老人沟通,把老人的话题引出来,认为自己还有用。

2、有针对性的科学心理学知识教育。让老人去找心理咨询,帮助老人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

3、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系统,让老年人融入社会。老年大学、社区和相关志愿者服务组织,让老年人接触社会,感到社会的温暖。在实践中,我们成都抗癌协会爱心乐园志愿者,坚持10年(每月一次)到医院看望癌症病友(老年人占多数)和家属,对他们进行心理抚慰和疏导,以现身抗癌经历,鼓励病友,坚定信心,与癌病抗争,让病友感到温暖,让家属减轻精神压力和负担,照顾家人逐渐走上康复之路。志愿者们也感到自己康复后,还能关心病友奉献爱心,社会还需要我们,关爱他人,收获了快乐,体现了生命的价值。

老人本人:

1、老人要有充分的安全感: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家庭环境等,其中,家庭环境尤为重要。家庭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2、充分了解自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

6、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此外,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性痴呆非常有益。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

释放或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10、患癌症老年人,要相信科学,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充满信心,与病魔抗争。出院后,要按医嘱复查,同时,休息一段时间后,可走出家门,参加群体抗癌活动,争取早日康复。

11、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

  老年心理课第一节老年人的心理误区及措施



根据老师讲解,参考《老年心理学》(作者:肖健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结合自己作为志愿者,做老年癌症患者抚慰的公益活动体会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