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行
我已经有15年没有去西昌了。2015年12月14-17日我们花卉协会组织会员到西昌游览了神秘的泸沽湖,参观了具有天下奇观的“黄联土林”,观赏了西昌“天禧花卉博览园”的植物花卉、游览美丽的邛海和具有四川省最美街道的湿地公园,还参观了西昌火把广场。这一路我们领略了四川南部西昌的壮丽山河,载满了收获和快乐,于17日晚20点53分乘8866次列车,18日早7点46分顺利到达成都。
神秘的泸沽湖
(1)乘猪槽船游王妃岛
2005年12月14日晚8点53分,我们乘T8869次列车,15日早上6点40分到达西昌。出站后,天下起了毛毛雨,但不影响朋友们的心情。我们在街上一家小饭馆用过早餐后,乘车前往神秘的女儿国—泸沽湖。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西南方与云南丽江市宁蒗县交界处的万山丛中,泸沽湖镇距卫星城西昌市230公里左右,距丽江古城200公里左右。泸沽湖为川滇两省界湖。湖岸线四川要比云南的湖岸线长约占2/3。泸沽湖面积50多平方公里,云南约占3/5,四川占2/5。这里素有“高原明珠”“滇西北的一片净土”、东方第一奇景等美称,泸沽湖犹如一块明珠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碧波荡漾,风光迷人,素有“高原明珠”“滇西北的一片净土”、”东方第一奇景”等美称.那里的古朴的民风,秀丽的山光水色,母系社会文化和浓郁的传奇风情,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我们从导游的介绍和游览过程中感受更深.
从西昌到泸沽湖,尽管公路已修好,但因沿途的弯道实在的多,270多公里的路程,旅游大巴也要开7个来小时。海拔2500米的高度,平时不晕车的我,和同去的一些朋友,旅游车在弯道上拐来拐去,难免晕车。途径苹果之乡—盐源县,在狭窄的公路上,远远观望万亩苹果园,欣赏大凉山美好风光,看到飞机播种森林已见成效,墨绿色的树林一片片,点缀着山脉更加壮丽......。在盐源县一个小镇的饭店我们午餐后,不少朋友还买了当地的苹果准备路上吃,还有朋友干脆买上20斤快递到成都,光快递费就20元(回到成都才知道零售价格是一样的,这是后话)。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卖苹果干的,返回时定买些回去给老伴和孩子们尝尝。旅游大巴继续前行,张导为我们介绍泸沽湖和摩梭人的风俗,最有趣的还是走婚(后附从网上查到走婚的介绍),多少年来延续到现在......。



下午两点半钟,我们到达了泸沽湖。导游告诉我们,下了车就要坐上当地独有的猪槽船游王妃岛。我们6个人乘上一只船,这猪槽船不同我们平时乘座的游船,船形长,但很窄,形入猪槽,但挺干净。我们两人一排,船头船尾是穿着鲜艳漂亮的民族服装的一男一女当地摩梭人为我们划船。我们坐在船上,看到这里的湖水一望无边,清澈见底,两侧的芦苇长得高高的,在青山绿水之中,偶然还看到几只野鸭戏水,景色十分壮观。我们同去的朋友抓紧拍照,把美好的风光收到镜头中。




一路上,那位女船主很健谈,边划船,边为我们介绍他们的生活,现在泸沽湖周边的摩梭族人,多数搞起了旅游,村里按每家派船,收入平均分配,现在是淡季,每月也能收入3000-4000元,旺季可达到7000-8000元。这里多数家庭修了房子办旅馆,看得出这里摩梭人的生活得不错。去王妃岛的方向是逆水,还有些风浪,两位船主很费力,好在船程短,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王妃岛。导游曾告诉我们,游览泸沽湖中会领略湖中三色(湖上之舟、舟上之人、人之歌声),遗憾的是没有听到歌声。上岸后,大家还是高兴地与划船的摩梭人合影留念。



我为同去的朋友拍照
"王妃岛”原名博洼岛。1943年,左所末代土司喇保臣投靠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在雅安娶刘文辉属下的西康省军粮处主任肖显臣之女肖淑明为妻,回左所后将肖淑明安置在博洼岛上,派土司衙门兵丁十余人驻岛保护,并把博洼岛改为“王妃岛”。 历经荣华富贵、艰难坎坷,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泸沽湖末代王妃肖淑明,被誉为“当代王昭君”。老人于2008年去逝,享年81岁。我从杂志上看到介绍末代王妃肖淑明的故事,她还把汉族的文化带到泸沽湖......。现在泸沽湖边上的“土司王妃府”供人参观,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参观,我们乘座旅游大巴路过王妃府时,导游专门为我们介绍。










王妃岛上的建筑在文革中破坏了,现在是按原样重建的。岛上是村里派一个人值班,吃住在岛上,负责管理岛上的房屋和卫生清扫等。因仅有半个小时的游览时间,我们上岛后,大家争拍岛上建筑和风光。乘船返回是顺风顺水,很快就到达对岸。







我们来到泸沽湖的五支洛村落,这是摩梭族家园十个重点保护村落之一。周边的风景很美,利用晚饭前的时间逛逛这里的小街,看到每户人家修的家庭旅馆,建筑风格各异,到了旺季,旅馆住满了游客,再加上游船的收入,可以想到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真是越过越好。







这是我们入住的民居大门外
墙上的图案


我们入住的民居客栈,可能是这里木材多的原因,客栈的建筑同我们去东北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旅社相仿—木格楞房屋,只不过设备要差一些。晚餐后,我们又去散步,看看这里的夜景。当走到一家卖土特产的当地老乡家门口时,看到几个年轻人正在用木材烤火,我就想起我们乘车路过的几处都是用木材烤火的情景。让我感觉到保护树木、保持生态平衡的紧迫感,希望当地政府能想办法解决当地老百姓冬季取暖的问题,否则,多少年之后,山林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危机就会出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