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制造了万科“会议门”事件
(2008-09-11 14:57:02)
标签:
万科乔启军房产 |
是谁制造了万科“会议门”事件
近几天,万科“松山湖会议”事件被传的沸沸扬扬,关于事件真假之争更是此起彼伏。万科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一次至少在网络传媒的整合传播。
不管事件是真是假,万科无疑又一次被推上舆论的浪峰。其实,说到底事件的核心是关于万科是否进一步降价,而万科从去年十月以来,降价行动从来就没有停过,本来很就正常。
早在王石“最坏打算”言论一出,笔者就有过提醒。很显然,在“最坏打算”的决策前提之下,又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发生?从这个角度看,“松山湖会议”事件是倒有一定的真实性推测依据。
耐人寻味的是,万科需要这样做吗?万科需要证明自己在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力吗?需要通过
“会议门”这样的事件再次“击千重浪”?应该没那么简单。
应该说楼市低迷,不仅是优胜劣汰的行业洗牌,对于万科这样全面扩张的企业更是面临更大的压力,我们看到万科股票一直在跌,万科需要决择。乔启军以前曾撰文,万科将“谋一城,而不某一域”,二三线城市将是下一阶段的谋划对象。
所以摆在万科面前就三件事,收钱,买地,让股民重拾信心。怎么收钱?那就是要通过低价策略,将需求激活,万科会以一己之力,挺而走险,万科有这个实力。
为什么选择走网络传播这一步棋?这是一着妙手。其一,万科的品牌形象在“降价门”和“捐款门”等事件下受到影响,如果再有“降价”要通过传媒“软着陆”,网络显然是合适的,如果在主流媒体发布,万科股票受影响会更大。
其二,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混淆视听”,真假难辩,万科可以随时抽身,将“罪过”推个某个谁也不知道的“网友”,即便是这个“网友”就是他自身,说不定还因为“网上恶搞万科”而成为同情者。
其三,通过网络传播,在真真假假中,掩蔽降价意图,让万科降价以最低成本传播,而单个万科的楼盘降价自然就有了由头的铺垫,顺理成章,而且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降价对万科的形象损害。
其四,万科降价必然会损害已买万科产品的部分消费者的利益,在网上“倒万”的声音不绝于耳,但通时降价又是更多未买房的消费者的“福音”,这样就形成“倒万”和“保万”的两个群体,“会议门”轻轻一点,自然是双方“口枪舌箭”,不可开交,而正处业主“退房”困扰的万科不是可以“喘口气”了?
其五,含蓄地透露个广大股民和消费者,“万科将大张旗鼓的买地,有广阔的“钱”景,买万科股票是没有问题的;万科资金没有问题;万科勇于降价的愿因是因为有足够的能力减短开发周期,从而降低了成本”等等,这种非万科官方的语言,给了万科随时修正的余地。
当然,“会议门”有很多判断和决策是符合万科的策略的,这也是让很多人确信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更多时候让人联想到是万科在幕后操作。设想,如果是一个普通网民,他的用意又是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
实际上“降价”是万科的必然,没有必要“绕着弯子”拿此说事,王石早在几个月前就定的调子了,而且是义正词严。“会议门”这一出,应该是“大当家”降价言论的有预谋的表达,让我们又一次见识了“万科制造”。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万科此举也是顺势而为,没有什么妥不妥当之说,也没有必要争论真假。作为一个中国楼市行标的企业,万科挺难的。乱市之秋,营销传播无常态,生存发展需要智慧,万科当然可以不择手段。(文/乔启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