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坏打算”是对楼市的伤害

(2008-08-06 00:57:33)
标签:

乔启军

房产

“最坏打算”是对楼市的伤害

 

万科又在“打算”了,这回是“最坏打算”。其实王先生也不止一次地作其如意“打算”的,有失也有得。屈指“打算”一下,万科已经做了很多次最坏的“打算”了。

 

和去年十月份相比,万科部分楼盘降价幅度已高达50%,降幅小的也有10%到30%不等,什么概念?降价50%是没有利润可言了,作为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没有比这个更坏的结果了,但万科还是“打算”着。

 

说明什么?万科还是有钱的,“打算”再降也无妨,这是一种解释;另一种解释就是万科将死,是没钱死的,要做最坏打算了。说万科没钱是没人信的,所以,万科的“打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算计”,一次次的降价被描述成一次次的阴谋。

 

当然,万科也确实是中国楼市开发商的杰出代表,其“打算”有时是能左右中国楼市方向的,所以“万科做好最坏打算”一言既出,自然又要对楼市产生影响了。

 

事实也如此,从去年十二月开始,万科每每的降价“打算”都震惊四座,而每每降价也把万科推上“算计”的风口浪尖,褒贬不一,有叫好,有唱衰,因为降价的“打算”对于很多开发商来说,毕竟是很难作出的决定,而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天大的好事。

 

每个房地产企业都会有自己的“打算”的,万科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万科做好最坏打算”也无可非议。问题是,连万科都“做好最坏打算”了,其他开发商又将如何?中国楼市已到了最坏的境地了吗?让万科这样的开发商都走投无路了?

 

我们不能忽略万科作为行业翘首的影响力,在中国,象万科的开发商毕竟是少数,这样说虽然有点高估了万科,但乔启军要说的是,冷市更需要中兴的信心,特别是在行业领先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他们的“打算”应该站在“救市”的社会责任高度,而不该为一己之利,而作什么“最坏打算”。

 

诚然,“万科做好最坏打算”是一种应变策略,中国楼市暂时步入低潮,是一种言判,中国楼市将会有长远的发展,也是一种言判,在楼市低潮时,“弃价保量”,不妨是一种生存智谋,很多开发商也同样这样“打算”,但以发展的眼光来看,现在就开始做“最坏打算”还是操之过急。

 

“最坏打算”是什么,“融资瓶颈”,“没钱挣”,倒闭?万科如此“打算”下去,那只有倒闭了。其实,不管中国楼市“冷”到哪去,强大的刚性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有需求,这个楼市是不会一直冷下去的。万科大不必做“最坏打算”。

 

其实,每个消费者也都有自己的“打算”的,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他们对市场的信心是重要影响因素,而“信心”就来自于其购买力、产品价值和市场预期等。如果连开发商都“做好最坏打算”了,还有什么市场预期可言?对很多消费者来说,最有被“算计”的感觉不在于买时房价的高底,而是买后贬值。

 

万科的“最坏打算”一说,也许是在万般无奈之下的“真情流露”,也许又是一次“算计”,给出信号就是,“万科做好最坏打算”了,买房的,卖房的都要“打算”一下了,万科对楼市没有信心了,你们还有信心吗?大有蛊惑人心之嫌。

 

蛊惑人心不是“算计”又是什么?如果万科走投无路到做“最坏的打算”的时候,中国楼市就再无信心可言,这对冷市的中国房地产是一种伤害,是最大的“算计”,中国可以没有万科,但不能没有楼市。

 

如果“万科做好最坏打算”的初衷,是为中兴楼市,不惜牺牲一己之利,给中国楼市以信心的引导,给千万中国百姓足够的买房实惠,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同“救市”的榜样,万科依然值得尊敬,中国楼市可兴。(文/乔启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