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在做“引体向上”
(2008-07-10 14:09:40)
标签:
房价引体向上乔启军房产 |
房价在做“引体向上”
至少到今年底,“房价门”“上下”之争依然会喋喋不休,尽管看似徐输了,牛赢了。
“房价看涨”,是长远态势的观察,这是很多人的共识。而实际上中国房价就是到了考量“耐力”的阶段,房价“耐力”可以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的体检表。房价“向上”是无疑的,但需要“向上”的力量,就如同“引体向上”。
让我们先来看看“引体向上”的一个动作过程:两手用宽握距正握(掌心向前)单杠,两脚离地,两臂身体自然下垂伸直。用背阔肌的收缩力量将身体往上拉起,直到单杠触及或接近胸部。静止一秒钟,使背阔肌彻底收缩。然后逐渐放松背阔肌,让身体徐徐下降,直到回复完全下垂。
可见,“引体向上”所关系的不外乎是负重、力量、平衡、节奏、耐力等因素。房价升降,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引体向上”的过程。
房价“引体向上”的负重
房价承受之“重”,是“向上”的重要理由,也是“向上”巨大压力。首先,房地产是在国民经济当中占有相当权重的行业,在满足于其功能层面的需求外,更要为GDP作贡献,在税收上集中体现,自然是负重。其次,作为“龙头”行业,它带动和影响五十多个行业的发展,如其说是房地产行业的责任,不如说显是一种负重。
其三,成本是不言而渝的负重,随着土地、建材等价格的提升,成本负重一直在上升;其四,开发商一定是要盈利的,盈利空间的大小,当然会在房价上得以体现,所以必然会自加负重,以求利益最大化等。正是因为这些负重,房价“引体向上”需要强大的“力量”。
房价“引体向上”的力量
没有力量,恐怕连一个“引体向上”也做不了。房价“引体向上”需要什么样的力量?而且这个力量能“引起”自身的负重。首先是
政策力。如同“引体向上”动作规范,正确的规则可以“省力”,“省力”就是加力。同时,政策力是理性房地产市场,理性房价的推动力;其次是
产品力。只有好的产品,才能让房价有价值力量的支撑,是房价“引体向上”的原动力;
其三是
需求力,来自市场的力量。离开需求,就如同“垓亚离开了大地”没有了力量,有行无市,房价就谈不上“引体向上”了;其四是
公信力。就是对房价的认知和信任,受众对市场的信心等;其五是
传播力,传播力更多的是来自公众的引导和对从业者及消费者的教育,特别是媒体,事实证明,来自媒体的传播力可以让房价“风雨飘摇”,喝“倒彩”的有之,“棒喝”的有之,孰不知,“引体向上”是要有人“喝彩”的。当然,房价“引体向上”在有力量的同时,更须要平衡,持住同样重要。
房价“引体向上”的平衡
“直到单杠触及或接近胸部。静止一秒钟,使背阔肌彻底收缩”这是“引体向上”的静止平衡,而在整个过程都要保持身体的平衡,才能从容“向上”。房价“引体向上”到“直到单杠触及或接近胸部”,实际上就是到了“最高点”,这时的力量和负重都达到最大值,是“向下”的预备动作了。
关键是要“静止一秒钟”,在房价“高位”时,更需要平衡,才可以保持哪怕“静止一秒钟”。而在这个过程中,“力量”和“负重”都是平稳地增加,不可以“暴发”,那样是有伤“身体”的,保持平衡,是房价“向上”的规定动作,也是理性房价的需要,只有保持平衡,才有节奏可言。
房价“引体向上”的节奏
房地产市场发展是周期性的,正如“引体向上”,上与下都是动做的过程,关键是节奏的把握。房价“引体向上”就是要“慢上慢下”,就是“向上”也要缓慢上升,给市场消化的时间;“向下”也要“徐徐下降”,保持市场的“自信心”,不至于在升的时侯,蜂拥而上,降的时候,一泻千里。
乔启军不止一次强调关于房地产市场理性的话题,就是要房价“引体向上”要把握好节奏。因为房地产的周期性,没有“长升”的市场,也没有“长降”的市场,往往就是在“上下”节奏的把握上,这也是符合房地产市场规律的。道理是很明了的,从去年开始,房价还是“急升急降”,让消费者疲于观望,对房地产市场信心几乎降到冰点。
因此,“慢上慢下”是房价“引体向上”节奏的坚持,做得最好的开发商可以走到最后,也是在考验房价的“耐力”。
房价“引体向上”的耐力
房价“引体向上”是需要有耐力的。这种“耐力”不是说房价在某一个点上的坚持,而是在“引体向上”过程中的力量的保持,从而经历住“上下”的过程。事实上房价“引体向上”不论“上下”都是需要力量的。除了力量以外,“耐力”还体现在市场现状认识、“向上”信心、“引体”谋略、市场前景预期等层面。
房价“引体向上”,是以“向上”为目的,否则何须“用力引体”?房价“引体向上”是在当前复杂营销环境下,对房价“动作”的一种诙谐的描述。
乔启军认为,与其说房价“俯卧撑”,不如说房价“引体向上”,同样是“上下”运动,“引体向上”更强调“向上”,
乔启军对房价的长远“向上”是有信心的,关键是房价“引体向上”在负重、力量、平衡、节奏、耐力等方面的掌控。
房价“引体向上”也可以是“健身运动”,它能让中国房地产市场这个“身体”更加健康。房价“健康”,市场才会“健康”,而开发商或许就是“悬挂”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的那个人。(文/乔启军)
前一篇:满江红 楼殇
后一篇:民间楼话:房市八面来风(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