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给善良留一席立足之地

(2009-12-12 20:52:30)
标签:

豆饼老太

拾金不昧

彭宇

善良

法律

道德

精神

匮乏

病态

杂谈

分类: 【法与社会】

 前些日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豆饼老太”案尘埃落定,由此引发的口水之战以及道德焦虑发人深省。
    案情前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的周翠兰在卖豆饼途中捡到1700元钱,几经周折找到失主;失主则坚称丢的是8200元,反把周翠兰和一名目击者告上法庭。据悉,失主曾在第一次报案时说丢了4200元。由此,淮阴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经过法庭调解,原告当场撤诉。(《北京青年报》)
    几年前南京“彭宇案”的余温还未散去,“豆饼老太”案就以一种让世人寒心的面貌,重新呈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调解撤诉结案看似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也符合中国人解决问题一贯喜好的方式。然而,撤诉的法律效力视同未起诉,也就是说法院并没有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进行确认。证据不足,事实依旧不清(此案适用简易程序有些不妥)。真相被调解,清白难以洗清,法律、道德、情理,无所适从。争议焦点复归混沌,很多人所希望水落石出的隐情也将沉寂。随着案件的不了了之,无形中其实是往后遗症上又开了一刀,相当于在那脆弱的伤口上又撒了一层盐。人们本希望,通过此案的审理去挽回一些正在沦落的道德与良知。殊不知,法律和道德向来是分开的,从来不能指望法律去解决一切道德层面的问题。如此结果,只能说是对公序良俗和司法权威的双重伤害。
    新浪网做了这样一项网络民意调查:

 

请给善良留一席立足之地

 

 尽管几乎所有人都支持被告,认为周翠兰老人绝对是出于善意、“从善如流”,并一致声讨原告周继伟的恩将仇报。但是,提到以后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时,其态度却是截然相反。很多人说:“这个年头谁做好人谁吃亏”、“管好自己,别的事不要瞎掺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应该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从众”心理,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受群体的引导和压力,从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倘若社会风尚继续这样恶化下去,那么,中国悠久的传统美德、最朴素的良善、坚不可摧的人伦秩序将在某一天轰然倒下。
    道德社会化的情形下,人们开始践行“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然后逐渐淡忘古语所云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2月9日,《扬子晚报》上有这样一则新闻:日前,在南京汉中门大街出现令人感动又令人心酸的一幕:两名小伙子同时发现路边有一沓百元大钞,由于担心做好事反遭人误解,就没有捡起钱,而是冒雨守在路边等警察。看到这种情形,心里的确说不出滋味。人心不古,世态炎凉,好人难当,善良碰上质疑的目光。人们困惑:这社会到底怎么了?做好事反被诬告,拾金不昧遭遇信任危机。也许,我们会忘记“豆饼老太”,忘记彭宇,忘记深圳机场清洁工梁丽,忘记不经意间听说某位老人在繁华的大街上摔倒而无一人上前搀扶、某辆公共汽车上小偷放肆偷盗而无人敢言...但忘记了这些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恐怕早已被踩踏地千疮百孔了。
    有学者提出“耻感文化”一词,这样的文化不可或缺。我们也该放下无端的抨击和猜疑,每个人在内心里都为善良留一点生存空间,在行动上为道德留一条绿色通道。如此,社会这个大家族中才有善良的立足之地。否则,我们都将——无家可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迪拜之塔
后一篇:走过你的窗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