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将尽,说说闲杂。
曾经笑称自己的文体属于“散文”,只是,此“散”非彼“散”,而是形散神也散,把握不透、捉摸不清。除了文体,当然还包括文法问题。然而,我并未因此而排斥它,自己的,好与不好首先得接受,然后再去试着探究与完善。
散记并非日记,无非是在月底说些闲事闲话,没有主题,漫无边际,现在似乎还是习惯这样。而日记也无需天天记,因为一提笔总是刹不住,也是一件费神耗时的事情。
→→→
*大一小孩。发现今年大一开学的场面很“隆重”,校园里水泄不通、人声鼎沸,每个学生身边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家长陪同,心想,至于这样兴师动众吗?然后是军训,然后看到的是他们日渐嚣张的面孔,一副学校老大、不可一世的姿态,不知道哪来的神气劲,看在眼里只觉得都是一帮小孩,一群独生子女的有限集合。再过两年,昔日校园里将不再出现一直颇受非议的80后,而是络绎不绝的、让人担心的90后,难以想象那会是怎样的景象。
→→→
*甲流。甲流算是一波一波,百折不回了。好在并未出现确诊病例,只是偶现疑似,也让学校领导一阵紧张,大会小会开不停,预防上做好了充分准备。然而,刚开学那阵,就听说我哥学校一下子确诊七例,立马封校了。打电话给他,本想嘘寒问暖寒暄几句,谁知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说了一句话噎了我半天:“反正也死不了人”。心里嘀咕: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孪生哥哥,虽然在家的时候喜欢打击刺激我,但我也基本免疫了,还是希望你过得好好的。觉得这话矫情了点,也的确没那么严重。于是话一出口就成了:“你这什么态度?好歹悠着点儿......”。前几日,听说他们解除封校了,一问,确实解封。只是这两天又确诊了一例,所以又封了,说的我哭笑不得。
有关甲流,还想起一件事,生活区外有一家“传奇人粥吧”。那日路过,看到店外贴了一张海报,写道:“近来甲型H1M流感流行,本店特推出姜菜粥......”,H1M,这名称有独创性!
→→→
*老师。这学期教《犯罪社会学》的L老师从武大读博回来,变化很大,最大的特征就是更会吹了,考查课上的很悠闲,虽然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但是实在让人无法确信他作为一个老师的一言一行。
教《毛泽东思想和...
》的X老师还很年轻,讲起话来很有些情绪。他说“我也是有理想的,但和你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我已经不打算去实现理想,若干年后你们也会回到我这个状态”,还说“傻不愣登的,以为有什么真理呢?其实只是一个幌子。”后来想想,他是学哲学出身,好像也能理解,恐怕X老师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少坎坷,以至于至今仍旧愤愤不平。
公选课选了“中国旅游地理”,M老师看起来就是个经常走南闯北的人,据他自己所讲,中国70%以上的省份都有他的足迹。教地理的大学老师,出去的机会很多,比如有很多本着考察、调研名目的出行良机。M老师授课还可以,只是后来理论性的内容多了些,让人不禁有些失望。因为M老师好像也忙着在外读书,后来换了位Z老师,Z老师讲课要有趣多了,介绍得当,语调轻快,幽默诙谐。
→→→
*寝室。宿舍里的事情总是多而杂的,只是现在再也不会搞得一团糟了。如今,她们之间出人意料分分合合起来,我在其中竟成了一个调解的角色。经过这么些岁月的洗礼,已经看透了这其中并不复杂的纠葛和因果。早就知道人群拥挤,心灵疏离的道理。尽管内心依然存在着深深的芥蒂,也不再轻易表露出来。
→→→
*其他。在校这个月没看电视剧和电影,有些远离和疲惫的姿态。开始着手忙碌的学习生活,稍有闲情时,看看一些闲书。记得好像很久没看过那种悬疑惊悚小说,这会儿偶然拿起,不自觉地忆起以前。初中时曾一口气读了九本《名侦探柯南》,而高中那时候也连续看了好几本蔡骏的小说,那些惊险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小说,其实毫无实质“营养”可言,只是偶尔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兴许还可以激发一点想象力,不至于莫名地沉浸在死气沉沉的思维峡谷里。不过,这种闲暇的姿态从来不可长久。
这个月中旬时,就提前买好了月底回家的车票,时不时地掐算着回去的时限,一点也不像之前的自己,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转变。也许是心被流放了一段时间,开始想着该收收了吧,这样也好。
有人说,每一个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可是,打破它需要多长时间呢?
每当晴朗的白天隐退,夜空中总能瞧见那颗永远夺目闪亮的启明星。偶尔,月亮或是星星也会疲倦地藏起自己的面容,呈现给大地一幕灰沉沉的天帘。那时候,我也会望着启明星出没的方位,没看见也好像看见一样,于是,它也就不经意地成了一种永恒吧!
不多说了,国庆、中秋快到了,祝大家开开心心~(=^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