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故事:趣谈“羽扇纶巾”

(2015-08-14 15:53:35)
标签:

文化

历史故事:趣谈“羽扇纶巾”

“空城计”是诸葛亮最脍炙人口的计谋之一,被收录于《三十六计》之第三十二计。

《三国志》记载,魏国司马懿二十万 大军攻打平阳城。当时城内大军已随魏延东征,只有诸葛亮率少数兵丁、百姓留守。双方军力悬殊,满城将士大惊失色以为大祸将至。唯诸葛亮胸有成竹,先是命人 打开阳平城门,让一些老叟和小孩在城外扫地洒水,又命城中所有军士全部偃旗息鼓,躲在军帐之中,看似一座空城。

司马懿亲自来探军情,见此情形,心想:“诸葛亮平素谨慎持重,见我军前来,不可能毫无防备,城内必有伏兵引我中计!”于是不犯平阳城,绕走北山而去。

这一段在罗贯中手里“虚拟实境”,成了“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绘形绘影,诸葛亮有了更为传神的样貌。

后世说书人与舞台剧觉得应该为诸葛亮添把白羽扇,才能更彰显从容不迫的精神,便擅加了上去。“羽扇纶巾”从此成了诸葛亮的正字标记,也为“师爷”袭以为用。

三国人物的造型是古往今来最鲜活的。想到关羽,就想到重枣脸和青龙偃月刀。想到吕布,就想到方天画戟和赤兔马。想到张飞,就想到丈八蛇矛枪……个个人物的型都恰如其份,唯独诸葛亮和周瑜的“羽扇纶巾”却闹了双胞。

宋朝苏轼的《念奴娇》一诗提到周瑜:“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此诗流传甚广,周瑜的造型也就定了调。

但许多文献、演义和舞台剧,又说诸葛亮特有的造型就是“羽扇纶巾、八卦衣与鹤氅衫”,究竟这把羽毛扇是谁的象征符号?总得有个正主儿才是。

古籍《三才图会》讲“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张燕昌羽扇谱》讲“羽扇之制起于殷高宗。至三国时,诸葛亮拿白羽扇指挥三军。”另外《晋书》又提到两个人,说是晋朝的顾荣攻打陈敏时“挥以羽扇,其众溃散。”又谢万“从事中郎,着白纶巾,鹤氅裘。”

可见“羽扇纶巾”是三国与魏晋南北朝的时髦扮相,不管武将、儒将为显示从容不迫的临阵气度,衬托自己的大将之风,人手一扇、头载纶巾。虽然造型如一,却是高下有别的。


相关文章

  关注微信号ticesmall查看更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