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的季節(七律)

标签:
教育文化七律开学的季节旅游 |
分类: じ原创诗歌◈情满天下£ |
開學的季節(七律)
羅金海/文/攝影
山清映水蟹魚藏,花秀招蜂玉葉楊。
采藥不言阡陌遠,臨書獨愛筆文剛。
松風入夜流星雨,明月當空倒影光。
史籍功夫同教授,神游李杜好詩章!
写一篇七律《读书》来表达对于孩子所寄予的厚望,上学期,又获得阅读之星奖状,希望新学期的孩子能写下更多的诗文与书画。八月倒数的第二天,马上迎来开学的季节,六如小学的重建,在原来地址上进行,而那一片被挖开的山,最终被停工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教学楼一定要建成高楼大厦,难道公有制下土地已经全部被私有商业化了?在八十年代的平房子的教室里学习是多么的舒适,教学楼前后都是一排排的树,连水泥地都没有,在一条条石板路与绿茵茵的草地上,撒下了童年时代春、夏、秋、冬读书的美好与无穷的乐趣。每个学生在这种接地气的教室里,感受到的是自然世界的生机勃勃与灵动的生命,朴实无华,自然发生便是对环境生存空间最重要的感知;也是让每个孩子从幼小的心灵上不会承受空间被压缩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原本学生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是生命力与认知力在每个成长的季节里,变得更加坚强与深厚,更好的接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与能量互补与交换。对于已停用一年的六如小学,村里很多家长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孩子们原本三餐都可以在家里吃饭的;现只能在学校集体吃,这种私有化制度下的餐饮是没有保障的,而且连孩子吃的是什么菜,家长不得而知。孩子原本在六如可以走路上学的,现在还要坐校车,早上起早床就像打仗一样,有时候孩子连牙都来不及刷,校车就来了。有的时候,孩子起床慢了一两分钟都不行,校车就走了;只有让老人家送孩子去学校。六如小学要重建了,里面除了有半个足球场大外,没有更多的空间供孩子们自由奔跑与放飞;如果还是四层楼的教学楼,学生还是在楼上与楼下的空间里活动,连跑步的操场都没有。当李六如故居被修缮的如此完善,能得到全国人民参观和纪念时,更要给村里的孩子们提供更优美的读书环境,让曾经身经百战,血染腥风,有着钢铁意志般的革命英雄战士的后代子孙继承先辈事业,并发扬光大!
开学了,我的孩子进已入五年级了,对于进入哪个学校读书已经不重要了,想当年办张身份证都不给,这对孩子是多大的委屈;他的爷爷王玉和是红军司号号长,在新中国成立前立下汗马功劳,被敌人子弹打掉的中手指成为身体残缺永久的痛。司号长王玉和多么可敬可爱的革命英雄战士,从编辑《红军军号谱》,为全军统一军号谱打下了基础;再到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号兵,直至解放战争,为国家和老百性倾情奉献所有的心血与力量,鞠躬尽瘁,不屈不绕的战斗精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望着孩子这四年所学的知识,简直是鸡毛蒜皮,连进入古汉语文化的初级都还摸到,我内心是何等的焦虑,现今教育走到这一步,真正的大师是无法从这赤裸裸的白话文知识里产生的。文言文有多重要,对于我这个诗者来说,汉语所有的精华都在古籍中,无论是写律诗、绝句、排律、辞赋,还是诗词等,都在古汉语文化中,每一个华丽的词藻,典故,甚至是主谓语必须从文言文汉语中诞生,古朴的风格与词语的精华,才创造出诗、词、赋朗朗上口,并得到后世流传创作。书法课本已经在学校发给孩子两年了,可是孩子没有在学校上过一堂课,这样的九年义务教出来,脑子里还是白纸一张。古籍本中繁体字没有学过一个,如何更好的写书法,绘画,写古诗词赋呢?古汉语文化在当今九年义务教育里就是空白,统一的普通话里连读诗句的韵律与音调都没有了,一些教育家响当当的口号中,无非是教育孩子成绩分数超标,只有这样才能考上所谓的一流大学。所教的英文课,让学生嘴里哼一些洋文歌曲,让他们忘祖忘宗,甚至是成为口齿不清的外洋人。文化没有了保守,学生没有国界,等同于是敞开的大门下,再也找不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所有的语言体系及其文化创作者将在历史滚滚车流中消亡。看着孩子仅仅背诵几首古诗,连最基本的古籍本都不会读,这样的白话文教育能让孩子获得独立的思想吗?为什么把写古诗辞赋放到大学里来教,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是为父母而读书,是为获得好的工作而读书,真真正正能留下来写诗的有几人?可以说在当今商业经济社会背景下,能够靠写古诗词歌赋养活自己的有几人?没有,因为社会已抛弃诗者的存在,白话文代替古汉语所产生的诗歌文化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也就无法产生共鸣,得到思想共识。古汉语文化在白话文运动开始的那一刻,已经断代了,作为中医传承者王正鹏先生,四岁开始学医,除了上小学,所读的古籍都来源于师傅所教,因此畅读古籍文言文是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读古籍第一要素是会认繁体字,即将进入五年级的孩子却一个也没学过,说明最重要的优秀文化是无法通过教育体统来传承的;也就是说要让孩子与众不通,只有像王正鹏先生一样,必须通过拜师学技,让孩子自学成才。这也说明,孩子读了四年的语文课本知识大部分是无用的,再这样读下去,也是白白浪费了孩子读书的美好时光,毛笔字都还没开始学,把钢笔字写好有什么用呢?孩子已经十一岁了,跟我站在一起的时候,已经长到我肩膀高,岁月不待人,要让孩子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要从识草药开始,学写诗词歌赋开始,写毛笔字开始,学写繁体孩子开始,学习考古知识开始,学习道家文化开始,多管齐下,才能在复兴传统文化进程里留下辉煌的一页!
开学了,陪孩子一个多月的暑假生活里,让孩子玩得开心尽兴,除了每天要进行摘抄与练习一篇字帖外,在手机上写了很多日记。让我惊喜的是,孩子写散文诗歌,几乎是一气呵成,并不需要我作出任何的修改。如《天上的星》:
星星是夜晚的灯,
给夜晚辛苦劳作的人们带来光明。
如果没有星星,
他们又怎能知道路边的花、草、树上沉睡的鸟,以及草上的露珠。
星星是人们的天气预报员,
如果随处可见,
明天会是太阳从沉睡中升起。
如果一个也见不着,
那就提醒你明天要下雨了,或者是阴天。
星星也是银河中的一幅画,
它们有时候像一把弯弯的勺子,
古代人叫北斗七星……
有的时候像一只熊,
有时候像一只飞来飞去的小蜜蜂。
星星是黑夜的眼睛,
凝视着宇宙的运转,
凝视着我们不知道的事,
一些神奇的事!
这首诗是王戈在7月23号写的,当时用手机写完发给我的时候,是晚上十一点多,我一看,孩子的语言水准有很大提高,而且能这样一气呵成,实在难得。这也是继王戈在八岁发表在参花杂志上第一首现代诗歌《如果我有一个种子》,已经有将近三年时间,虽然陆陆续续在写格律诗,但能一口气写完这么长的散文诗,不需要作修改的,还是第一次;说明孩子在阅读书籍上下了狠功夫。这首诗的精华体现在星星从夜晚的一盏盏灯,到天气预报员,再到银河中的一幅画,说明作者对星星观察的非常仔细,能给农村的干活的人们点亮一盏盏灯,更能作为天气预报员,与生活息息相关。第三段将星星想象成一幅幅画,既是一把勺子,又是能奔跑的熊,还可以是飞行的小蜜蜂,漫天大大小小的星星更形象化,这种抽象思维是成为诗人必备的条件。第四段写到星星是黑夜的眼睛,在太空中变得更加的高深莫测,因为有太多的秘密需要航天员探索,一些神奇的事情就发生在闪亮的星星上。2023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如火星的探测,望着祝融火星车拍下了火星清晰的照片,一片片山川和土地上,仿佛就能感觉到外太空人留下的痕迹。假如若干年以后,我们可以轻松的登陆到火星上生活,那是多么的自豪,将无数的植物种子种子播种在土壤里,让火星从荒凉之地变为一片片绿洲。作者在结尾把星星比喻成黑夜的眼睛,一些神奇的事也就发生在银河系中,读懂了星星,也就掌握了宇宙特级奥妙。王戈这首诗,我给他打满分,无论是新诗,还是旧体诗,最重要一点是能读懂,流露着作者的情感与灵魂思想。人与大自然世界息息相关,暑假的生活让孩子亲密无间的接触自然世界里的一切,那一条条清澈见底的溪流,鱼儿顺着水花游来游去,很多石头缝里躲着螃蟹,零距离接受来自武陵源山泉水的冰凉享受。一边可以抓螃蟹,一边可以戏水,白白的水花拍打下,满是生命无限乐趣,这是生态的无暇之美,也是生命原有的无暇之美。孩子的心情在原始自然世界里放飞,“叮咚”的泉水一直在奔流,一个个美妙绝伦的音符响彻在耳边,生命的欲求如此之简单,生命的无拘无束,就是思想的自由自在。古代人拜师学艺,都是一对一,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把师傅的技艺学到,孩子跟着他爸爸上山采药,辨别各种草药生长习性,能用山里野生的新鲜草药救治病人,愈合的速度是神效的;也就是说祖师传承医学药方是非常重要,孩子能成为新的接班人传下来,比上学校考名牌大学,专以成绩高低决定的知识分子要强一万倍!
开学了,王戈已读完五年级语文课本,写了很多生活日记,哪怕是记流水账,这种保持长期写作的方法非常重要,既是对外在事物认识的认知,又是对自己本身情绪悲喜交加的一种解压方法,更是提升对外在事物的思想觉悟!如孩子写的散文诗《雨》:
天上的乌云飘来,飘过山的头上,
飘过河的头上,飘过一栋栋房子的头上,
最终飘到我的头上,下起了倾盆大雨。
雨,哗啦啦的流下,
妈妈为我撑起了伞,雨啪啪的打在伞上,
然后又哗哗的流下来,就像一群小人,
落在伞上,然后屁颠屁颠的跳下来。
乌云飘走了,飘到山上,
然后又哗哗的下起来......山峰上云雾仙境缭绕,
像一幅水墨画似的,让人身临其境!
乌云飘到一片森林,大风大雨又下起来,
下了很久很久.…
最后在森林上空出现一道彩虹。
这首诗是王戈继《天上的星》后写的,正好下了一场雨,我给孩子撑起伞外出,以雨的灵动性来描写发生的过程,也就是时间为主轴,以观察为眼线,从近到远,写出了自然物质发生过程,最让人心动就是水墨画。隐隐约约的仙境发生的时候,来自灵魂共享的就是忘我的世界,沉醉在大自然与心灵相融的意境之中,最后天空中挂出一道彩虹,美的光景更加耀眼。我没修改孩子的诗句,虽然里面有词语欠妥,如“屁颠屁颠”,口语式的表达诗句,显示儿童童年该有的个性与样子,也说明是随自然而发生,自愿服从天地之准则。除了这两首,还有《大暑日》,已经收录在诗集中,这是对王戈写散文诗的认可。我记得我写第一首散文诗是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孩子从八岁就开始发表自己的诗歌,所以要更好的培养,激发孩子自然习性,学会对地方历史古遗址有更多的了解,学会爱自然天地世界的一切,让思想灵魂得到充实的时候,当生命有了悟性的时候,诗歌也就如约而至。每天孩子都跟他爸爸去考察古遗址,对古文化艺术的热爱,就是对古人智慧思想的认同,并继承考古历史学文化艺术。后来王戈又写了《云台寺》、《秋天的风》及其两首七言绝句《初夏》、《秋》,只因为孩子除了三本暑假作业,还要每天摘抄和写字帖外,四篇作文,有太多的作业完成,剩下的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来写属于自己文章。“风吹黄叶落云川,雨过山尖映雾仙。遥望窗前灯火亮,一书一画古文传。”教王戈按照“平仄”格律关系独立完成《秋》的绝句,写出了秋天美的画景!
开学了,与孩子的又一次分别,心里是非常难过的,对于当今分配学校完全按房产户口的方式来进学校读书,是一种不公平制度;在外打拼的父母哪一个不想把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这种留守儿童给他们带来的阴影是无法抹去的。我不希望在电视再看到有农村的学生因为受苦受难而又让学习成绩位于全县第一名,这种双重痛苦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为什么城里的学生“饭来张口,衣来张手”,没有刻苦学习与钻研的精神态度呢?过犹不及的家长们,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成绩,不停的通过各种五法八门的机构,给他们来补课,在绷紧的神经系统里,让孩子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消极。城里孩子满足的物质基础是通过金钱来满足的,而农村的孩子,是肉眼能看到,并且每个人都是通过地里劳动来换取的各种美食。因此城里的孩子找不到自然生存习性,也无法得到思想灵魂之根;农村的孩子在以自然生存习性为前提下,牢牢的在自然世界扎下了思想灵魂之根蒂!在读书前提下,要保证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读书人先以自然生存物质基础作为思想领悟者,是在找到各种生命自然乐趣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专心致志,成为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古典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学永恒的主题,当经的很多诗歌学者在一个浮躁的水准上,相互吹捧,打印的诗歌书本通过相互赠送,读不懂语句以及无思想的内容,无法得到读者共鸣。当今一些师范毕业而年纪轻轻的老师,完全没有属于的思想,只是在掌握书本知识后,又硬生生的教给学生。想要培养像李白、杜甫一样的大诗人,必须从儿童时代抓起,应当大倡兴办书院,让考古教育家,古汉语教育家,古诗辞赋教育家为孩子们提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接班人!
2024年8月29日晚于张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