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2022-07-14 06:48:59)
标签:

大公报

七律

青藏高原

佛教

青海

分类: じ原创诗词◈传扬古典£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写在《大公报》创刊120周年之际

罗金海//摄影

      

      617日是《大公报》创刊一百二十周年,回忆起曾两次参加港澳主流媒体“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采访活动及两岸四地主流媒体“青藏高原新闻文化---天路万里行长征之旅”采访活动时,仿佛就在昨天,很多人物与故事历历在目,没来得及发表文字都装在电脑里。在青海,忘不了《大公报》社长姜在忠社长跑在最前面,对调研“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有了更为深度的考察与报道;忘不了《大公报》青海办事处唐瑜主任在珠穆朗玛峰前写下的诗歌《我们以诗的名义祈福中华世界和平》,唤醒更多人对诗歌与和平的热爱;忘不了王正鹏先生拍下的一张张摄影图片,青藏高原优美的风景与新闻人物在采访中得到重要的写作与展现,将新闻报道、文学纪实、考古发现等,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了解当地生态环境、古遗址文化、宗教文化及艺术文化有非常详细介绍;忘不了每一次来自五湖四海的新闻媒体人、作家、诗人、专家、艺术家等,无论是从摄影技术上,还是专业知识上,或是艺术风格上,还是写作上,传给了我一笔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忘不了采访中给队伍无私提供保护和帮助的警察、企业家及其有着虔诚信仰的藏民等,留下可贵的友情及其虔诚的信仰力量;更忘不了奔跑在青藏高原上藏羚羊、野驴、野兔、黑颈鹤、黑枸杞、红枸杞、格桑花等等,只有保持大自然生态的和谐,才给这片土地的无限生机;忘不了古文明文化遗址之古格王国、香日德寺、布达拉宫、塔尔寺、班禅行辕等,每一件珍贵的文物都是对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最好的见证;忘不了新闻途中的每一个英雄人物,从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楼,再到用生命守护可可西里的杰桑·索南达杰,及其刻在石碑上革命烈士,值得每一位后来者去学习与歌颂,让民族英雄“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精神屹立在世界最前沿!

      王正鹏先生说:“青海,是神话故事与浪漫主义诗人创作的源泉。”是的,行走在青海,有着一辈子读不完的美景,每一片山,每一片草原,每一片湖泊是那样神圣和美丽,就连天上飘着的云朵似乎都在诉说着人间的美梦,轻逸而飘洒是自由思想者崇高的追求。青海湖的每一滴神圣的水能净化一个人心灵,成为一个最纯粹的人,一个最干净的人,一个最浪漫的人,生命的纯朴、善美、柔净在水花分子中得到晶莹的照见,成就灵魂思想上干净与圣洁,成就一个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人!回顾在青海湖上所写的现代诗歌,虽然没有古体诗的格式,但每行同样字多句式预示着我越来越接近写古体诗,这也是我一生读诗、写诗最大的眷顾,回归传统文化,真正以诗、词、文、赋为终生写作方式。如果说写现代诗歌代表人的一只眼,抒发心中深切的情感,代表简体语言的无章节序;而古体诗词就代表人的整个智慧库,将古艺术语言以标准的格律形式来吟唱,是文言文艺术的最高表现手法。两次行走在青海湖,我写下了《最美的青海湖》与《祭拜青海湖》,回头再读自己的诗文,除了拟人表现手法和抒情之外,没有任何的格律韵味,难以得到传唱。在青海湖二郎剑,由《大公报》青海办事处划发起人唐瑜主任,以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共同祭拜形式举行第一次举办如此盛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来祭祀青海湖,达到“灵显青海之神”之五谷丰登,世代繁昌!独写一首《二郎神·青海湖》来表达心中最深的情感:“风云暮。纵马去、青蓝光煦。极目远影波澜自舞,二郎剑、诗人游渡。应是雪莲香玉瓣,约旧叙、金光万缕。经幡动、风轻月淡,无处不消魂语。        天路。文成公主,和亲焦聚。爱未减、情真随夜久,芳华苑、千行同步。浅画红妆香雪傅,锦书寄、相思长诉。应天上人间,古道唐蕃,来回相遇。”

        

       王正鹏先生说:“青海,是探险家的乐园。”每当我看到骑行者独自穿行在青藏高原时,那份精神勇气可佳,一路风雪冰霜都要一个人去扛,面对缺氧的高原盆地,更要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这种艰辛的路程不单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更需要一个强大的心理素质,遇到困难与挫折后,更勇往直前!沿途采访的路上,我曾偶遇的两位单身姑娘,正值花季年华,一个是骑行的王雨杉,一个是徒步的周小栏,望着她们能独自行走在高原上,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发自内心深深的敬佩。虽然两位姑娘的探险精神难能可贵,但需要保证自我生命安全为前提的冒险旅行,方能成真正的探险家!在青海,让我最难忘的是在可可西里,这里有索南达杰保护站,有藏羚羊,有沙狐,有野驴,野兔等等,有着无边无际的草原,也有着冰雪覆盖的昆仑山和五颜六色的湖泊。两次达到索南达杰保护站,两次默默注视着英雄曾经为保护藏羚羊而流尽身上最后一滴血,牺牲时年仅四十岁;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为环保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索南达杰是何等的崇高和伟大!杰桑·索南达杰用生命护守着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这位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环保卫士, 孤独的先行者,以至高无上的生命代价,为守护高原文化遗产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可可西里五道梁,我曾随队伍中台长潘杰先生、马明善教练及其新闻记者深入可可西里拍摄,站在茫茫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感觉到地球的凸起的方圆,仿佛探索茫茫草原无涯尽的各种神秘。每看到一群藏羚羊飞奔在草地,那美丽的影子让人爱慕不已,那是原生态动物群自由迁移生存模样,每只藏羚羊就是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圈最温柔、最善美、最可爱的精灵!无论是有着长着长角的公藏羚羊,还是肚子圆圆的母藏羚羊,它们奔跑的四肢是那样发达,绒毛毛的躯干是那样娇贵,乌黑的眼睛透着生命柔情的尽善尽美,是它们有着在高原上生存的顽强的生命力才及其人类自然环保下,才有了今天数量可观的群体物种。这种高原小精灵值得地球上每一个人去爱护,守护和保护,美丽的草原上只有它们无拘无束的奔跑,才有一望无尽草原上的壮丽景观与繁荣昌盛!我跟随队伍在可可西里湖边拍摄将近半天的时候,一座座雪山屹立在前方,与五光十色的湖泊相映照,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辽阔的草原与湖泊、雪山连成一套夺光绚丽的绝色画卷。可可西里的壮阔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每个拍摄者的心沉醉,让我在诗意绵绵的字语间迷醉,地大物博的地球就是可可西里的千姿百貌!当炽热燃烧的晚霞渐渐在昆仑雪山隐去的时候,此时的凉风吹得我冰冷,脚下的步子越来越沉重……晚上经历发烧、头疼,特别感谢队伍中开车司机刘敏先生递给我的预防西药,泡上随身携带的中草药,在短时间内完全康复!因此,守护可可西里的每一位执法者,有着过硬的身体素质,适应白天与黑夜巨大的气候温度变化,每巡逻一次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每巡逻一次都是对保护藏羚羊繁殖与成长重要保证;向曾守护在索南达杰保护站检查工作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布琼先生及所有的执法者、自然保护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特写七律一首,纪念“环保卫士”英雄之索南达杰。颂曰:

日照昆仑见雪霜,风吹西里现羚羊。

草原黑影飞车道,冻土寒身博斗枪。

子弹英雄离恨别,冰雕战士负悲伤。

精灵守护凡尘美,共举人间正义光!


      人的一生需要有崇高的精神信仰,在我两次跟随新闻长征采访之中,正因为有着传统宗教文化与传统中医文化,给了我长途行走坚强信念,平安的度过两次难关,一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痛苦还历历在目,一直选择回避这段痛苦,但在活动给工作人员带来误解,让我一直耿耿于怀。在三江源,从都兰历险,再到贵德,一天长达十二小时的长途奔波,让怀有二个月身孕的我,在途中意外流产。记得到贵德的时候,身体还流着大量的血,当工作人员要将我安排到另外房间,我没有同意的,同行的王正鹏先生骂我不懂事,委屈的泪水塞满我整个身心,当晚哭得连饭都无法咽下。我还没来得及向工作人员说明不愿换房间的特殊理由,工作组竟然同意了我不换房间,保密了身体上极度不舒适的痛苦理由。一直以来,我都有着过硬的身体素质,周末跟旅友爬山,每次都冲在最前面,户外活动是我的强项,这种探险精神让我一辈子不愿停下自己的脚步,追求大自然风景之心旷神怡,达到“天人合一”崇高思想境界!诗仙李白为什么一辈子都在游历中,因为诗人写诗需要更多的灵感,在游山玩水中有了灵感,得到生命灵魂的洗礼,留下了古诗经典绝唱;据统计,李白一生走遍了18个省市自治区,206个县城县镇,攀登过80多座名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几乎把大唐走了个遍,诗人的生命力与古诗的生命力在名盛古迹中得到升华!从青海到西藏,那是无数人追逐心中梦想的神圣自然保护区,如果在沿途全部用古体诗、词、赋来描述的话,那将是一项非常神圣和光荣的任务;然而十年前的我在文章中只会写现代诗,情意深浓,但读起来乏味,达不到语言艺术最高水准。在青藏高原,留给我太多的回忆,这也是我回忆“三江源采访”和“天路万里行”重要新闻事件,用古诗来歌颂时代英雄人物和对古文化遗迹、自然文人风景的重要写作!两次走在格尔木将军楼前,我深深地缅怀“青藏公路之父”的“天路将军”慕生忠,在19541215日,慕生忠和2000多名筑路英雄用了七个月零四天时间,在世界屋脊之上,切断了25座雪山,从无到有修筑了1283公里的高原公路,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坐着汽车进拉萨的开路人,见证了慕生忠将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光荣使命,也见证了762名战士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之无私奉献精神,他们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青藏高原,是刻在青藏公路史碑上的筑路人!一首七律,表达对“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的崇高怀念:

“开荒垦地一身躬,浴血长歌两路通。

征战神州枪炮下,钻研屋脊镐锹中。

寒风刺骨天桥架,冰雹伤头陡壁攻。

舍死忘生青藏线,甘当路石慕生忠!”


      在青藏高原上,天空之蓝与湖水之蓝相映照,总让人入迷,美得让人心旷神怡,美得让人留恋往返,草原、戈壁、雪山、湖泊、牛羊、鸟群、羚羊等,组成一幅幅情景交融绝美的画卷,只要爱着这个世界里一草一木的人,就会被这净化一个的心灵与灵魂。无数雪山汇合成圣洁之水,冰清玉洁,无尘洗染,每一滴水花分子照见内心无比的强大与清净,极土乐园,无需任何装饰与渲染,得到佛祖大爱这也是给就连那些无比虔诚的朝拜者,她们从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转了无数次的神山和神水,转了无数次的转经筒,拜了无数次的佛祖,依旧日复一日的迈着朝圣的步伐,又或者一步一叩拜的方式,来回在寺庙、神山、神水之间穿梭,佛教精神信仰成为藏民心中一种神圣的力量。从塔尔寺到香日德班禅行辕,到大昭寺、布达拉宫,再到古格王国,无不是体现着民族历史文化重要传承之处,我忘不了寺院里那一个个讲经堂、古籍、堆绣、唐卡、壁画、佛像、经幡、大藏经《甘珠尔》等等,体现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佛教之“大慈大悲”深入很多人的灵魂。我忘不了一个个活佛,因能修成正果,普渡众生,功德圆满之佛法精神;如果吃下活佛摘下果子,能够放下凡间的一切欲念,真正般若心经的“照见五蕴皆”之超脱自我精神。我忘不了人山人海的布达拉宫,所有的跪拜在佛祖前都愿得到它的“福田妙果”,真正超度生死轮回;而布达拉宫之松赞干布迎娶唐文成公主,值得后人歌颂。在古格王国遗址上,是民居、大臣、王室、寺庙、碉楼结合在一起的建筑构造艺术精品,藏有大量的佛教艺术的壁画、雕刻艺术的造像,主要反映了佛教本教的造像艺术与印度佛教的造像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可以窥见中国佛教本教与印度佛教相融合的佛教文化艺术的神圣殿堂。我站在遗址上,感叹整个王国之声势浩大,无论是从个体的身份地位上,还是从民族宗教精神信仰上,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与鸿沟,穿越历史,仿佛看见古格王国统治者在雪域高原中呼风唤雨的辉煌时期及其平民之悲苦旅程。古格王国城堡隐于扎达土林中,让我久久地沉迷,特别是连接上、下城堡的隧道与暗道,是弓着着身子在隧道里通行的,挑战者如何保证在冰雪、风寒的冬季里行动自如,这是古格王国生存挑战者战胜自然气候的最佳精神勇气,面对喜马拉雅山脉脚下一座座光秃秃的扎达土林山,食物种植与栽培成为文明起源重要依据。象雄河的水一直在“哗、哗、哗”的流着,白云在城堡的顶空飘来飘去,好看极了,行云如流水,雪域雪山的每一滴水分子仿佛在诉说着昨天发生的每一个故事,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土筑城堡王国屹立在雪域高原上,是研究藏区一万八千年雍仲苯教古文明文化重要历史进程,是历代每一个居住在绝顶高峰的统治王者,也是历代每一个生存者最高挑战者,更是历代每个佛教信仰者最高境界之涅槃!颂曰:

“千年城堡展遗风,一日金阳照壁空。

脚踏行踪还净土,心安造访到迷宫。

石雕绘画隐尘载,寺庙高楼建国雄。

不问君王何处去,象雄古格往来终。”


      行走在青藏高原上,最令人难忘的是“珠峰诗会”,在诗人们的心目中,将珠峰比作“神女”,它是那样的形影神秘,那样金光迷照,那样天姿绝貌,每一朵云仙在绝顶缥缈变幻,妙不可言。独曰:“珠峰玉雪现云仙,草地牛羊见冻泉。天路朝宗千绝顶,诗人聚此共缠绵!”当很多人为征服珠峰,而冒着生命危险来攀登的时候,其精神勇气坚毅;在当今时代,每年都有很多攀登上珠峰的英雄人物,他们征服了心目中的“神女”,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无论是从物资上,还是从个人身体素质上,其财力与精力花费是巨大的,不是对地球母亲作出贡献,反而是增加了它的沉重负荷。第一,攀登商业化。因雄厚的资本家,有更多的保障措施,加大了人力与物资的投入。第二,攀登者越来越多。每年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是排着队登上顶峰。第三,攀登常态化。只要条件允许,任何人都可以攀登珠峰,追求心目中的“神女”。第四,长眠在珠峰的人越来越多。这些攀登者是气候恶劣和身体素质原因,永久地“沉睡”在珠峰上,长年累月,将造成一定的自然环境污染。因此,对于很多挑战珠峰的攀登者来说,不要做无畏的牺牲,也不要白白浪费自己生命最美好的年华,只要用自己的“眼”能看到珠峰,用“心”体会到珠峰的巍峨雄壮,人生定能获得攀登顶峰的成功机会,达到“无悲、无喜”之圆满之境。走过青藏高原,谁才是最伟大的攀登者,他们是长征中过草地、爬雪山的革命红军战士,以悲壮的生命之歌谱写了一曲革命胜利的伟大征途;他们是青藏公路建设者,“甘当路石”之为人民无私奉献精神值得发扬光 大;他们是保护自然生态的英雄人物,让世界屋脊不荒废,为大自然留下一笔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为世界遗产之环保事业作出杰出的贡献!我经历了两次《大公报》长征新闻采访,见证历史文化、艺术与自然文明精神的共同进程,在很多杰出人物不断创造、保护与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和“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机中,写出更多、更好、更美的诗词文赋!

2022年6月28日晚于长沙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新闻采访手记(七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